建甌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自古就是閩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擁有1800多年的建縣歷史。當前,建甌發展迎來了難得的黃金機遇期,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兼備,務必要堅定信心決心,拓展應時合勢、順勢而為的大視野,把建甌工作放在全省、全市大局中去謀劃,在加快建設全國綠色發展示范區中走前頭、作表率。
在生態文明建設上走前頭、作表率。一是厚植綠色生態優勢。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國家儲備林質量精準提升等重點工程,制定一批“長牙齒”的生態環境保護硬措施,持續深化“河長制”、全面推行“林長制”,力爭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工作繼續保持在全省第一序列。二是融入雙碳戰略布局。把握“雙碳”機遇,不斷優化產業布局,發展竹智能家居等綠色低碳新產業,推動規劃、投資、流通、消費等各領域、全過程綠色低碳轉型。實施森林“綠碳”工程,推動“竹碳匯”“林碳匯”交易,為南平建成全省碳達峰碳中和先行區做出建甌貢獻。三是踐行綠色發展機制。對標《南平市綠色發展機制創新集成改革試點總體方案》,完善“資源+評估+信貸”市場化運作模式,推動生態資源權益市場化交易。持續打造“建字號”區域公共品牌,完善產品認證、質量追溯、全過程監督機制,持續提升區域綠色產品價值。
在綠色產業發展上走前頭、作表率。聚焦南平市第六次黨代會提出的“四大任務”“七大工程”,積極融入南平“五個一”特色產業體系,舉全市之力做強一根竹、做大一瓶酒、做優一片葉、做好物流一張網。一是做強“一根竹”。主動擔綱承接南平市“一根竹”戰略,制定林產工業“5328”目標,扶持圣象(華宇)、明良等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加快推進中國筍竹制品交易中心建設,重點打造圣象系林產工業體系,力爭今年圣象系產值32億元、稅收1.2億元,實現“雙翻番”;到2025年竹產業集群產值達到300億元,規模以上企業產值達到100億元。二是做大“一瓶酒”。推進總投資16.3億元福矛二期、雙龍戲珠二期項目建設,打造區域優勢品牌,坐穩福酒“頭把交椅”,持續做大東南白酒名城影響力,力爭白酒產業稅收突破6000萬元,三年內達到2億元。三是做優“一片葉”。圍繞統籌“三茶”發展目標,加強北苑貢茶文化遺址保護、開發和利用,積極推動御封茶神張廷暉、茶神祭拜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合作推進生態茶園建設,大力引進茶業龍頭企業,加快北苑貢茶加工園區建設,把“北苑貢茶”打造成為全國烏龍茶三大代表之一。四是做好“物流一張網”。制定物流產業集群發展“1278”計劃,打造閩北電商快遞分撥中心、鯤鵬物流園、高鐵新區電商園、果蔬與農副產業批發配送中心、工業園區公路港、新宏翔汽車產業園、水運港城七大物流產業,建設閩北現代電商物流中心。
在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上走前頭、作表率。聚焦“千年建州·理學名城”定位,加快古城整體性保護開發,重塑“千年建州”城市格局,展示“理學名城”文化底蘊。一是建設“朱子理學文化街區”。實施朱子文化“保護、學術、傳播、教化、交流”五大工程,加快朱府(五經博士府)、朱祠(朱文公祠)、朱墓(朱在墓)等朱子遺存的保護建設,修復建安書院、建州貢院等文化遺存,讓朱子文化在建甌有體有形。二是挖掘朱子文化內涵。加強與全球朱子后裔的溝通聯系,舉辦朱子文化交流論壇,按照省級非遺《朱子祭祀典禮》的程序恢復春、秋朱子祭祀活動,讓朱子文化在建甌有聲有韻。三是探索文旅產業新路。以“吃”為切入點打造建州美食文化產業,舉辦第二屆中國(建甌)美食文化節,開展名小吃評選活動,加快推進投資1.2億元的建州不夜城項目,謀劃生成旅游項目16個、總投資12.8億元,推動全市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站在新起點,建甌將弘揚“搶、快、超、實”的工作作風,通過“4+10”專班化推進、成建制投入、大兵團作戰,全面掀起大抓項目、大抓基層熱潮,為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南平篇章貢獻建甌力量。(中共建甌市委書記 周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