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錦瀚石材舉行的一場外貿交流會上,一場關于“2.0革命”的行業討論再次拉開序幕。
“水頭企業能不能切一些2.0cm的大板?”在去年的一場外貿交流論壇上,一名女外貿員的提問如同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臺下數十位石材企業代表面面相覷——這個顛覆國內常規1.8cm的“非常規需求”,揭開了行業潛藏的危機——當國際標準早已鎖定2.0cm厚度時,國內石材企業卻因成本考量,將大板越切越薄。這位女外貿員的訴求,讓石材人猛然驚覺:對接國際標準,才是突破國際貿易壁壘的關鍵。
星程石材2.0外貿館
從單點突破到集群發力
當2.0cm大板的需求投向中國石材從業者時,這場看似簡單的尺寸之爭,實則是中國石材業與國際市場規則的正面交鋒。誰也沒有想到,這場對話竟成為改寫行業游戲規則的起點。
去年年底,作為論壇的舉辦地,中閩萬石匯率先開啟2.0行動,推出外貿選材中心,展出2.0cm的大板。緊接著,錦瀚石材、星程石材、磊易石材等企業也紛紛加入,推出2.0cm的大板。一些大理石加工廠聽聞風聲,也開啟了2.0加工時代。
日前,記者來到錦瀚石材,一進大門,就看到了一個顯眼的指示牌:外貿選材區。走近細看,一片片修裁得整整齊齊的大板擺放在一個個A字架上。放眼望去,與以往的火車架陳列方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外貿選材對環境、大板的厚度以及大板品質都有很高的要求。”錦瀚石材總經理鄭進錦表示,公司始終專注于石材的全球化營銷模式,早在2018年就與廈門20多家優質外貿公司合作,所以對外貿的標準有比較深刻的理解。他指出,隨著石材行業的發展,出海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突破口。企業必須適應國際標準,規范尺寸,以滿足國外客戶的需求。
據悉,錦瀚石材擁有數十個自主礦山品種,主要集中在希臘和土耳其。為配合全面出海戰略,錦瀚石材根據不同國家的需求,生產不同工藝的大板,為貿易公司提供多樣化的選擇。
國際建筑標準始終將2.0cm作為石材基準厚度,而中國供應商為壓縮成本,通過“1.8cm策略”培養客戶習慣。這種溫水煮青蛙式的做法,令中國石材在國際高端市場逐漸失聲。“當客戶開始主動要求標準厚度時,說明市場正在倒逼我們回歸正軌。”中閩萬石匯總監張建復盤時坦言。與此同時,他也希望更多的石材人能夠一起加入2.0行列,推動石材高質量出海。
除了2.0專賣場的興起,還有不少工廠開始設立獨立的2.0機臺,專門切割2.0cm厚度的大板。澳文洲石材廠長吳招任介紹,工廠擁有6臺線鋸。自從去年聽說外貿對2.0cm大板的需求后,便開始積極尋找有意向切2.0cm大板的客戶。今年開春,就有石材加工戶陸續下單,目前2.0cm大板的訂單主要以白石加工為主。
尺寸變革背后的價值重塑
石材行業的出海之旅,不僅僅是物理尺寸上的變革,更是價值體系的深刻回歸與重塑。
星程石材總經理孫燕鵬一針見血地指出,外貿標準的復雜性遠超厚度這一單一指標,2.0cm雖為石材進軍國際市場的基礎門檻,但真正的挑戰在于對出口全鏈條的深刻理解與精準把控。
石材的物理性能穩定性固然重要,但更關鍵的是對目標市場包裝規范、標識要求乃至木架熏蒸等細節的嚴格遵循。這些看似瑣碎的標準,實則是確保產品安全抵達、客戶滿意使用的關鍵環節,任何疏忽都可能引發不必要的損失與麻煩。
孫燕鵬強調,石材人不應盲目跟風,而應深入調研外貿市場的真實需求,避免陷入無序競爭的漩渦。不同市場對石材產品的需求各異,比如北美市場注重品質,中東市場則更看重性價比。因此,了解目標市場的需求特點,精準推送符合當地需求的產品,是提升出海成功率的關鍵。
在此背景下,南安石材外經貿協會執行會長李海軍提出了“抱團出海”的戰略構想。他認為,石材行業作為一個相對小眾的領域,多數企業規模較小,單打獨斗難以在國際市場上取得突破。因此,他倡導南安石企聯合起來,通過協會平臺整合資源、跨界合作,共同探索新的盈利點,實現互利共贏。這一戰略不僅有助于提升南安石材行業的整體競爭力,也為中小企業走出國門、開拓國際市場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與借鑒。(記者 蔡靜琦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