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拾柴火焰高。7日,智能家居先進制造業集群交流研討會在南安舉行,近百名行業專家、大院大所的學者以及企業家代表齊聚一堂,共同為創建智能家居領域先進制造業集群出謀劃策,進一步整合產業、創新、人才、資金等多方資源,助推“四鏈”深度融合。
九牧集團董事局副主席林四南:
行業未來應聚焦四大方向
南安衛浴產業歷經鐵器時代向銅材轉型、制造向智造跨越的蛻變,本質是以創新鏈為核心驅動力構建新發展范式。其核心觀點呈現三個維度:首先,創新鏈驅動企業高質量蛻變,九牧通過年均超10%的研發投入實現智能馬桶等產品技術迭代,形成超2萬個專利技術池,構建起市場護城河;其次,創新鏈促進產業協同,通過建設智慧產業園區搭建創新平臺,實現衛浴、家居、建材等產業鏈條的互聯互通;第三,創新鏈構筑可持續發展生態,以水效領跑者標準推動綠色智造。
我認為,衛浴行業未來應聚焦四大方向:加速AIoT技術融合、深化智能制造轉型、構建跨界產業聯盟、培育數字化人才梯隊,通過建設產業融合創新平臺,實現從產品輸出到生態賦能的跨越。
南安市石材協會執行會長潘鵬章:
AI技術引領智能家居產業升級
針對南安智能家居產業創新發展,我覺得在創新層面,應構建南安智能家居特有的AI模型,優化供應鏈管理結構,改進生產管理模式,借助AI技術提升產品的研發、設計和銷售效率,以及高效地創造數字資產。在實施方面,應由政府引領,聯合全行業力量進行深入的智能化和數字化改造,構建南安智能家居的數字孿生體系。同時,主動與華為的精益管理對接,改進全鏈條模式,積極接納如DeepSeek、華為模型等AI大模型和設計模型。
此外,南安智能家居應與抖音等平臺合作開發新的家居供銷平臺,與海爾、摩根等全屋整裝頭部品牌建立跨行業聯盟,掌握數字資產的生產方法。
以色工業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監陳燦良:
工業設計或成智能消費電子產業“催化劑”
作為易客創新設計開發機構旗下企業,以色工業設計依托200余人的專業團隊,構建了涵蓋ID設計、結構設計、硬件開發、軟件開發的全鏈路服務體系,為行業提供一站式創新解決方案。
在智能消費電子產業快速迭代的背景下,工業設計有望成為智能消費電子產業升級的“催化劑”。面對智能硬件產品同質化加劇、技術迭代加速的行業痛點,工業設計正發揮著三重關鍵作用:用戶體驗賦能、技術集成賦能和產業鏈賦能,不僅提升了產品競爭力,還促進了產業高質量發展。
未來,我們將致力于打造智能消費電子設計新生態,實現核心方案自主可控,深耕智能電子產品賽道,并開放線上平臺構建智能硬件開發者生態。
一豈設計總經理蔡增熠:
以工業設計助推中國智造走向千家萬戶
當前,智能馬桶市場持續擴容,但國內企業曾長期陷于代工模式。我認為,產業升級需以設計為引擎,構建“技術-產品-市場”閉環。
工業設計絕非藝術創作,其本質是解決問題。我們應以市場為導向,深研新生代消費趨勢——正如手機、家電行業的變革邏輯,通過跨界融合新材料、智能模塊等技術,在保證功能性的同時實現降本增效。警惕“重技改輕設計”誤區,若產品脫離用戶真實需求,效率提升反而加劇庫存風險。
此外,院校科研成果與產業應用仍存鴻溝,亟需既懂工藝技術又具市場洞察的復合型設計人才。建議構建“工藝美術師+工程師”協同體系,推動智能馬桶等產品從概念到量產的精準落地;通過設計賦能,讓“好看好用”的產品轉化為企業真實效益,最終實現“設計-制造-服務”全鏈條價值升級,助推中國智造走向千家萬戶。
上海大學南安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媛媛:
校地合作深度融合人才鏈與產業鏈
人才鏈是創新、產業與資金深度融合的智慧源泉,為其有效協同提供智力支撐,校地合作平臺則是匯聚人才、激發創新活力的關鍵紐帶。上海大學南安研究院作為高能級校地合作平臺,扎根于南安“4+2”現代產業體系的沃土之中,以“聚集人才、產出成果、賦能產業”為核心使命。
在工程領域,研究院積極組織優質企業與高校、企業開展專項對接,搭建多個創新平臺,為企業輸送技術養分。在醫療領域,研究院開拓性地提出南安醫療幫扶“兩個創新”模式,首創獨特的醫療學科共建模式,穩步推進重點學科共建幫扶,提升醫療水平。在文創領域,依托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的優勢資源,精心打造文創創新中心與孵化基地,積極投身鄉村振興與街區改造,成功孵化企業,為南安經濟發展添磚加瓦。
前海方舟執行董事卓原鶴:
支持科技成果轉化構建創新性金融服務生態
科技成果轉化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關鍵引擎,承載著產業升級與創新突破的重要使命。但當前產業鏈短板凸顯,長期資本匱乏,激勵機制也存在明顯不足,這些難題嚴重阻礙著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
在此背景下,創投機構以敏銳的市場洞察力,設立前沿探索子基金與專業子基金,為企業提供股權融資,解決資金難題;引入外部先進管理經驗,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少走彎路。
自2023年12月以來,中央高瞻遠矚,多次強調鼓勵創投發展。前海方舟作為頭部基金管理機構,成績耀眼,在管基金16家,規模超600億元,投資超2000個項目,圍繞五大關鍵領域助力企業成長。2025年1月3日,泉州南翼高新區前海方舟產業引導基金發布,規模10億元,聚焦高端制造等新興產業,依托項目庫精準對接泉州產業,發掘潛力企業,沿產業鏈投資,賦能企業發展,為區域經濟騰飛添磚加瓦。
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產業文化融合處處長董溫彥:
構建先進制造業集群刻不容緩
“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意義重大,刻不容緩。這是產業分工深化與集聚發展的高階形態,具備空間集聚、知識溢出、網狀協同、領域聚焦、環境共享五大關鍵要素。國家在發展定位、競賽機制、政策重點及支持方式上大膽創新。
對于先進制造業集群的發展,我認為,南安要精準定位,以“提高辨識度”為核心,全面梳理各條關鍵鏈條,凸顯“智能”“綠色”“文化”等特色,明確集群發展方向;秉持“群鏈思維”,通過抓技術攻克關鍵難題、抓標桿樹立行業典范、抓場景拓展產業邊界,提升產業鏈整體水平;大力推進“創新平臺載體建設”,匯聚創新源,搭建多元公共服務平臺,打造區域創新高地,構建完善創新生態;以“組織變革”為手段,加快成立專業集群發展促進組織,優化行業協會,提升集群協作水平;通過“文化賦能”,搭建工業文化賦能平臺,塑造產業品牌,積極開展宣傳活動,提升集群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福建(泉州)先進制造技術研究院院長李瑞峰:
“四鏈”融合打破制造業孤立狀態
“四鏈”深度融合發展對打造智能家居先進制造業集群、構建全新發展格局、邁向經濟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要實現這一目標,需精準聚焦重點領域與關鍵環節,穩步推進。
南安依托水暖廚衛傳統產業,融入先進技術,跨界打造泛智能家居產業集群,煥發新活力。產學研緊密合作,工業設計助力技術突破,推動產業高端化。引進高端人才并開展傳統工人培訓,研究院已培養2000余名技術人才,與高校共育專業人才。政府引導基金與金融機構協作,為企業提供充足資金支持。
通過產業鏈整合、創新鏈驅動、人才鏈支撐和資金鏈保障協同發力,“四鏈”融合打破制造業孤立狀態,實現產業協同、創新引領、人才支撐和資金保障,全方位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
(記者 蔡靜琦 見習記者 陳辛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