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臺重達2400噸的壓機壓力下,一片片覆銅板成品緩緩呈現,智能機械手迅速抓取并完成邊緣裁切。技改后的利豪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產能從2.4萬多張提升至3萬多張,人員卻縮減了一半,生產效率顯著提高。其主營產品單面覆銅板,憑借卓越性能和穩定品質,全國市場占有率多年穩居行業前三,成為名副其實的“隱形冠軍”。
利豪電子通過技改,單面覆銅板日產3萬多張。
利豪電子的成功是南安市整體創新生態的縮影。據南安市工信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年底,南安擁有創新型中小企業201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39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家、國家級重點“小巨人”企業6家。2024年以來,南安新增省級創新型中小企業49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9家、重點“小巨人”企業2家。
在細分市場深耕細作
“隱形冠軍”企業是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主體,具有帶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能力。
過去5年,利豪電子在技改上投入大量資金,更新磨具、焚燒爐、上膠機等關鍵設備,實現了降本增效。
總經理傅燕燕舉例道,正是采用了“改性熱塑性丁基酚醛樹脂”,產品的耐熱性和抗老化性能顯著提高。而新制備工藝不僅降低了成本,實現了節能環保,還確保覆銅板在288℃高溫下持續40秒不發生分層或起泡現象。
憑借自主研發的覆銅板工藝技術和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的8項發明授權,利豪電子覆銅板品牌獨樹一幟,產品遠銷東南亞地區。
而作為利豪電子上游供應商,利昌新材料始終專注于聚丙烯(BOPP)薄膜領域,通過不斷的技術革新和應用開發,成功提升了產品的功能性和附加值。
走進生產車間,一條高效運轉的聚丙烯(BOPP)薄膜生產線映入眼簾,塑料顆粒快速轉化為廣泛應用于日用品包裝、印刷等領域的薄膜。
在南安水頭鎮,利昌新材料生產基地擁有3條先進的BOPP薄膜生產線,生產過程高度自動化,年產能達10萬噸至12萬噸。公司總經理呂達民告訴記者,BOPP薄膜主要用于透明包裝膜和封箱膠帶,與此同時,公司正積極開拓具有防水、耐老化、耐撕裂等優勢的“合成紙”,應用場景已擴展至濕紙巾隔絕紙、紙尿布粘貼部分、面膜載體等17個領域。
此外,該公司自主研發的BOPP光電反射薄膜專為顯示屏及LED燈具設計,反射效率高達93%至98%,成本僅為傳統產品的50%至60%。呂達民表示,不斷創新和拓寬應用領域是利昌的發力重點,這不僅增強了產品的抗沖擊能力,還推動了整體營收的增長,年產值已突破10億元大關。
像這樣的“隱形冠軍”并不少,而它們也是專精特新企業的典型。
南安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4年,為推動地方產業發展,南安成立了五個產業小組,致力于推進千億級產業生態走廊建設、百萬級龍頭企業培育及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倍增“三大計劃”;同時,實施了73個“智改數轉網聯”項目,工業設備更新投資達82億元。
在創新中發展新質生產力
作為南安主導產業,石材產業在過去一年里持續革新技術,不斷孕育出新的生產力質態。特別是線鋸的問世,讓石材加工技術邁入全新時代。
長期以來,石材加工企業給人的印象是“沉重、笨拙、粗糙、嘈雜”。然而,水頭鎮的澳文洲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卻采用獨特的“前店后廠”經營模式,前方是大理石展示區,后方是有序的加工區,6臺新型線鋸與3臺傳統拉鋸并肩作業,聲響卻如清泉般溫和,也不見半點漂浮的粉塵。
“線鋸切割大理石所用的金剛線細如蛛絲,切割縫隙只有0.45毫米,僅為傳統鋸縫的1/10,一米可以多切七八片。同時,噪聲至少降低了40分貝。”澳文洲廠長吳招任介紹,線鋸的使用已成為行業共識,線鋸安裝已全面鋪開。
隨著線鋸的普及,線鋸品牌數量也隨之增多。據不完全統計,水頭已有超30家線鋸生產商,福建新坤鋒機械有限公司在技術革新上走在前列。
走進新坤鋒生產車間,巨型鑄件整齊排列,宛如鋼鐵巨獸。這些專為高強度線鋸設計的鑄件,單機身就重達65噸。公司采用動柱式五軸加工中心,減少裝夾次數,提升精度。鑄件表面經打磨、噴砂、涂抹原子灰、噴涂環氧底漆及三次面漆,最終面漆厚度超120微米,增強防腐蝕性能,有效抵御粉塵、濕氣和化學物質侵蝕。
截至2024年年底,南安已擁有250臺線鋸設備,逐步解決傳統石材產業的高耗材、高噪聲、高廢渣“三高”難題。
舉辦大院大所“賽馬”活動,聘任11名院企合作領航員,R&D投入增長18.6%,躋身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第44位……2024年,南安產業生態圈能級大幅提升,尤為突出的石材領域,為全國乃至全球石材加工技術樹立了典范。
政策扶持推進高質量發展
“隱形冠軍”的快速崛起,離不開政府的支持。2024年11月18日,南安出臺《南安市進一步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若干措施》,主要從加大認定獎勵力度、助力新質產能釋放、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加強資源要素保障等5個方面提出具體措施,培育壯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有力支撐。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越來越多的“隱形冠軍”在南安這片熱土上茁壯成長。它們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專精特新的發展理念,成為推動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創新是唯一的出路,科技是贏得未來的鑰匙。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5年,南安將繼續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開展“揭榜掛帥”核心技術攻關行動,支持龍頭企業聯合“大院大所”共建創新聯合體、收購優質科創企業、設立異地研發機構。
南安致力于提升重點產業鏈智能化水平,推動智能成套設備更新,推廣“小快輕準”的數字化服務和產品,引進頭部數字經濟企業;計劃培育智能工廠、數字化轉型標桿企業和“AI+現代制造”應用場景,工業設備更新投資達120億元以上,規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將達45%以上。
通過政策引導和技術革新,南安正引領傳統制造業向智能化、綠色化華麗轉身。
(記者 蔡靜琦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肖厝口岸首次進口紅土鎳礦2025-04-27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