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屆廈門國際石材展召開在即,近日,南安各大石材企業紛紛在朋友圈向客戶發出觀展邀請函。據不完全統計,南安此次參展的規模石企近50家。
對于本次姍姍來遲的行業盛會,不少觀展者甚是期待,都想看看疫情下的石材企業發生了哪些變化?而參展商更多則是希望借此機會與老客戶進一步探討交流,以期碰撞出更好的發展思路。如今已進入展會倒計時,參展石企全力以赴,基本全部完成了設計環節,還有部分企業進入展品廠內組裝環節。
整裝空間或成新方向
疫情反復,客觀上對各行業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但依然無法撼動廈門石材展作為全球第一大石材展的地位。展會因疫情一再延期,最終定在了7月30日—8月2日,這似乎并沒有消減大型石材商們的參展熱情。在臨近展會前一個月時間里,就陸續有企業在朋友圈“敲鑼打鼓”,提醒客戶屆時前往看展。
作為南安石材行業納稅大戶,鵬翔實業7月14日就開始了展會預熱,并發出一系列布展效果圖。從效果圖來看,鵬翔實業正在向外界傳遞基于商業空間對于整體定制的個性化需求,并將春、夏、秋、冬四季色彩逐一展示,展現了再生石骨料選項和組合的驚人效果。而在產品方面也進行了再次升級,強調了防火、防水、防滑、抗菌等功能。
“材料是建筑的基礎,材料的性能決定了建筑的可能性。”鵬翔實業董事長王少芳表示,此次參展將重點展示再生石工藝更多可能。不管是凹的、凸的,還是曲線的、弧形的,再生石都能完美呈現,因而也更適用于多類型商業空間應用。
無獨有偶,作為關注全球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石材全案工程服務商,東星集團一直將綠色、低碳、環保發展理念作為發展戰略,將能源節約與環保新建材研發貫穿生產經營的全過程。本次展會,東星集團將以“綠碳足跡”為題,以城市綠色建筑裝飾之美,開啟一場“綠碳足跡、煥新城市、石界生態”的盛夏三重奏,并將結合新產品、新技術、新應用為參展客商獻上一場可持續發展實踐展。
東星集團品牌總監蔡小麗表示,他們在石材產業深耕細作43年,一直帶著對綠水青山的企望與擔當,加速推進綠色轉型步伐,專注研發的無機水磨石、無機洞石頻頻進入大型樞紐、城市地標及精品工程,以卓越技術實現石材可持續。因而本次展會,在展出產品新技術新應用的同時,東星集團也將展示所做過的經典建筑案例。
將整體空間展示出來的還有漢榮石業。從展位設計、產品展示到積極參與設計展等項目,漢榮石業意識到當前市場主要購買力人群的轉變。2022年,漢榮石業與著名設計師謝英凱合作,推出《像素起居室》,結合現代人生活方式,用石材去詮釋一個美好的生活狀態。
集體赴展一切從“簡”
后疫情時代,對經濟效益并不是非常理想的企業來說,不鋪張、不浪費,環保可循環的布展理念逐漸深入人心。
盛達石業副總經理呂聯煌告訴記者,今年可能有個別企業退出展會,因而盛達石業有機會拿到了一個較為理想,也比較大的位置。“大家參展都是為了吸引更多專業的流量,因而好位置至關重要。如果位置小,就算砸個百八十萬元,也很難起到推廣作用。”
有了好位置,盛達石業在展位布置上也花了不少心思。呂聯煌介紹,本次布展采取模塊化可重復利用方式,減少了對材料的浪費。“過去布展,很多材料基本用一次就敲掉,浪費材料不說,也不環保。”在呂聯煌看來,不管是今年還是未來,如何降低對環境的破壞,都應該是企業布展首要考慮的問題。
對于本次布展,永泰石材總經理吳清澤則表示,今年他們投入不到往年的十分之一,一切從“簡”出發。“疫情年份,大家相對保守,非必要不出省成了普遍共識,所以專業觀展者可能會下滑,對于企業而言,今年參展更多的是為了和設計師老朋友一起有個交流平臺。說要創造效益,可能性不大。”吳清澤坦言,過去永泰石材一直比較注重展會,不但連續參加了4次廈門石材展,也多次前往意大利、美國、越南等國家參展。
就參展事宜,棋盛石材董事長李長滿認為,除了要有各自風格,更要分析各自的目標客戶。如果是批發商,參展必要性不大。如果是專做出口的企業,那效果應該不錯。如果客戶群體是全石材商,那效果就很好了。“前幾年,我們也有參展,但沒有好位置,所以作用也不是非常大。”李長滿表示,這兩年部分企業仍在堅持參展,可能更多的是擔心臨時退出,好位置會被人拿走。所以從長遠考慮,即便眼前再難,大家依然赴展。
漢榮石業總經理鄭榮思則認為,廈門石材展被譽為“全球石材市場風向標”,能夠前來參展將為漢榮石業帶來一定的品牌效應,也是與行業內客戶、工程方、外貿商交流的重要契機,而謝英凱老師的設計,也與漢榮石業“用藝術致敬天然”的追求不謀而合。(記者 蔡靜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