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忠說,要組建電音樂隊
海都閩南網訊 “保庇-保庇-保庇-噢……”隨著一首喜氣的閩南語歌和電子音樂,哪吒三太子大神像搖擺起舞,十分歡喜。
這就是去年風靡海峽兩岸的“電音三太子”。今年7月,兩岸萬名青年聯歡活動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觀看完“電音三太子”表演,贊其很有特色。
你或許不知,當臺表演的“電音三太子”神將的雕刻者,是一位叫做陳志忠的泉州人。
陳志忠是南安梅山人。一走進他的工廠,就有一股濃烈的香樟木味,大小頭型模具擺了一地:有吐長舌的黑白無常、開口笑的彌勒佛,等等,摸摸眼睛嘴巴,還能動呢。
“這是關公,現在可有名了!”陳志忠來到展示廳,樂呵呵地介紹,這尊高3.6米的大神將剛參加工藝博覽會還獲金獎。壓箱寶則是“電音三太子”:身披五彩衣、頭戴錦冠、腳踩虎頭靴,金吒、木吒、哪吒憨態可掬。
一時興起,記者上陣,工人小心翼翼抬起一座套在記者身上,透過鏤空的嘴巴可往外看,但要頂著50斤木雕跳舞簡直不可能,幾分鐘下來,記者便大汗淋漓。
陳志忠說,制作神將十分復雜,要經歷鑿雕、挖空、打磨、上漆、上色等一系列工序。
“全靠自己琢磨。”他說,每個神將,要好幾個人共同完成;為讓神將的眼睛更活靈活現,他請教了很多做木偶的師傅,“臺灣的神將衣服都用LED燈了,將來我們也要創新。”
陳志忠15歲時,就繼承了祖輩的手藝學木雕。
剛開始,陳志忠的父親帶他四處觀摩學習。為讓兒子基礎更牢,父親還讓他師從幾位民間木匠。陳志忠記得,當徒弟那幾年,很早就起床練習,中午別人休息,自己得學畫圖;晚上練到很晚,常被刻刀劃破手掌。(本網記者 張帆 田米)
努力沒有白費。眼下,創新的舞步搭配流行音樂,“電音三太子”在臺灣越來越受歡迎,眾多臺灣客戶也都來找陳志忠訂貨。臺北木偶劇團的業務經理王祥亮稱贊說,他的做工很細致。
陳志忠還有自己的打算。他說,他要結合本地文化,做一些不一樣的神將頭像,比如鄭成功的。他甚至想組建一個表演團隊,逢年過節四處表演,讓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這門藝術。
這門傳統工藝,如今學的人不少。陳志忠收過10幾個徒弟,他的大兒子也成了接班人。“現在機器能完成部分操作,但木雕還是要練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