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南安全市均已按照防范區管理,城市逐漸進入了有序的“重啟”狀態。為切實保障工業企業安全穩妥有序復工復產,日前,南安發布了《關于統籌疫情防控與企業復工復產導則(試行)》(以下簡稱“《導則》”),內容涵蓋企業疫情防控、安全生產、穩定生產等方面,為企業提供了一份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全指南。
疫情防控所有人員憑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復工
《導則》從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完善機制、做好物資準備、設置臨時隔離場所、分級響應處置、應急響應終止等6個方面,為企業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具體可實操的指導。
其中,在無異常情形下,企業應為員工及共同居住(生活)者建立返工前疫期旅居檔案、健康檔案。開工前所有人員憑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復工。開工后48小時內由企業再組織一次核酸檢測,在全市疫情持續期間實行兩天一檢。此外,企業要在每日晨(午)間開展進廠(車間)員工體溫監測,詢問、登記員工有無咳嗽、咽痛、畏寒、乏力等癥狀。
同時,嚴格落實人員進出登記,在廠區出入口設置查驗點,對進出人員做好信息登記,落實測溫、亮碼、戴口罩、一米線等防控措施,進出須憑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并做好限制人員聚集、全方位宣傳防控知識,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做好信息收集與報告等工作。
安全生產工業企業復產要嚴格落實“四個到場”
為指導企業在復工復產同時保障安全生產工作,《導則》提出,企業要針對開工復產中存在的安全風險進行分析評估,結合企業實際,科學制定開工復產工作方案。方案內容應包括開工復產計劃安排、教育培訓、安全檢查、應急處置等方面內容。同時,要組織全面安全“體檢”,開展全員安全生產培訓,組織應急處置演練。
在強化開工復產跟蹤指導方面,《導則》要求,各鄉鎮(街道、開發區)采用電話、微信、視頻等形式,督促指導屬地企業落實開工復產前相關安全生產工作,做到一企一檔。對符合條件要求的企業,要及時給予開工;對暫不符合條件要求的企業,要靠前指導,直至符合開工條件。市直相關職能部門加強業務指導,入企“三員”做好跟蹤推進。
此外,工業企業開工復產時,要嚴格落實“四個到場”,即屬地鄉鎮(街道、開發區)相關人員到場、企業主要負責人到場、安全生產管理負責人到場、安全員到場,上門現場核查確認。
穩定生產分級協調化解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問題
在企業穩定生產方面,《導則》從分區分級、分類分批、生產調度、紓困解難、政策幫扶等5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對于疫情期間連續生產的,以企業(園區)為單位“企自為戰”“閉環管理”,繼續嚴格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報屬地鄉鎮(街道、開發區)審批,并向屬地簽訂疫情防控承諾書;對于受疫情影響而停產的,參照疫情期間連續生產的企業做法執行,并在符合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條件下,組織開展員工操作技能、安全生產等知識培訓,或組織設備檢修、技術改造,提升企業生產管理水平;對于獲得“無疫工廠”稱號的,在落實疫情防控責任基礎上,優先保障其連續生產。
《導則》明確,各鄉鎮(街道、開發區)、市直各有關單位、入企“三員”收集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用工、用能、原材料供應、物流、融資等各方面困難問題,實行分級協調化解,點對點因地因時因企施策,對于鄉鎮(街道、開發區)能協調解決的馬上協調解決,不能協調解決的上報企業疫情防控組分級分類協調解決。
同時,打好政策“組合拳”。各相關職能部門梳理各級各部門惠企政策,尤其是針對疫情期間促進企業穩定生產的政策措施,精準推送、直達企業,發揮政策效應;持續開展工業企業幫扶活動,按照“一企一策”原則,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企業、項目給予傾斜扶持、優先安排。支持行業協會、龍頭企業、電商平臺等,開展線上線下促銷活動及手拉手供需對接活動。(記者 陳亮亮 李楊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