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管”道路正在硬化中,不遠處是琉塘大橋。
梅山鎮格內村、洪瀨鎮譙琉村、洪瀨鎮前峰村,以前統屬于“琉塘”。在這3個村的交界處,有一條依山傍水的古官道,總長500多米,卻是“三不管”道路。由于道路狹窄坑洼,困擾著數萬村民的出行。
如今,這條道路終于有人管了!10日,格內村村兩委牽頭,聯合其他2村及洪瀨自來水廠,對該路段進行硬化拓寬,并擬稱為“琉塘路”。
道路一周后可通車
10日,記者在格內村黨支部書記戴志生的帶領下,來到這條古官道。道路一側是東溪,一側是古寨山,盡頭有一座跨溪大橋,連接譙琉村和前峰村。
記者看到,現場10多名工人正對道路進行施工,1個月前只有2米寬的羊腸小道,如今拓寬到4-8米。
“道路已經硬化了300多米,預計傍晚就可以全部硬化完成。”現場管理員黃仙游告訴記者,硬化完成后,經過一周養護,即可實現通車。
現場,幾名騎摩托的村民停下駐足觀看,臉上露出了笑容。“以前道路狹窄,坑坑洼洼的,還有山石不時掉落到路中,騎車要非常小心。”格內村村民戴加發說,道路即將硬化拓寬完成,以后村民們出行就方便多了。
戴志生介紹,這條路是明朝時遺留下來的官道,古時候,泉州、永春、德化等地的人們就是通過這條路上京趕考。
“雖然省道307線通車了,但是還是有很多村民喜歡走這條小路去洪瀨。”戴志生說,“可由于道路‘三不管’,從山上掉落下來的石頭越積越多,加上東溪的沖刷,小路越來越窄,如今只能容摩托車通過。”
擬命名為“琉塘路”
眼看道路逐漸荒廢,梅山鎮格
內村、洪瀨鎮譙琉村、洪瀨鎮前峰村3村上萬村民對修路的呼聲日益高漲。為此,2017年年底,戴志生將譙琉村村兩委、前峰村村兩委、洪瀨自來水廠請到了格內村村部,展開“四方會談”。
“大家一起眾籌重建古官道!”會上,戴志生提出的建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
“我們村有4000多人,很多村民在梅山格內村的工廠上班,每次去梅山,都要繞道幾公里走省道307線。”前峰村黨支部書記戴原諒說,對于修路的建議,他們表示支持。
譙琉村村支書戴亞平也表示認可。“原本大家都屬于琉塘戴氏宗親,這條官道成了村民聯絡感情的渠道。后來古官道荒廢,村民之間的聯系也漸漸少了。”戴亞平說,這條路連接到譙琉村宮口自然村,以后村民來往就方便了。
戴志生介紹,經過討論,他們擬將該路段命名為“琉塘路”,以此見證3村的友誼。“這條路總投資約30萬元,道路硬化后,我們還將在東溪岸邊植樹,進行綠化、美化、亮化,確保行車安全。”(記者 黃俊濤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