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前,李某聽完黃某的“市場戰略”,覺得前途光明,便交了2萬元保障金,做了黃某的二級代理。后來,由于生意太差,他決定退出代理,想拿回保障金。
可這2萬元保障金,一討就是1年多。27日,李某終于忍不了了,來到南安找黃某要錢。他沒想到,錢沒要到,還差點沒錢回去。
為代理銷售裝修材料他和朋友交了2萬保障金
李某今年28歲,認識黃某是在2014年3月。當時,李某正待業,每天都在網上看招聘信息。有一天,他看到一家裝修材料公司招代理,于是,他上網查了該公司,之后實地考察也很滿意。于是,他拉上了好友在該公司見到了黃某。
黃某著正裝來到辦公室,談吐間,李某和朋友就對黃某產生了信任感。黃某是該公司福建地區總代理,李某和朋友想在廈門發展,于是做了他的二級代理。黃某說,需要貨源,打個電話,他就會從南安發貨給他們。黃某還向他們介紹了產品在市場的前景,并說了一些“市場戰略”,李某聽完,覺得前途光明。
走之前,黃某和李某兩人簽了市場保障合同,李某和朋友交了2萬元的市場保障金。合同規定,2015年前,兩人若退出代理,黃某將退還全部保障金。
退出后想要回保障金對方以各種理由推脫
2萬元對于他們可不是小數目,李某帶著放手一搏的心態來到廈門,和朋友沒日沒夜地跑顧客,住的是廉價房,但他們沒有抱怨,相信辛苦能換來收獲。
后來,李某發現,兩人疲于奔波,收益卻沒多少。他細細思考,發現黃某的“市場戰略”有問題,可要如何改變,他想不出。
2014年8月,李某和朋友決定不干了,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黃某,希望黃某能退還保障金。沒想到,這次通話后,黃某的電話就很難打通了。2萬元沒拿回來,李某急得吃不下飯。每次打黃某電話,不是被掛斷,就是得到“我的資金鏈斷裂”“家人生病需要錢”等答復,更離譜的是,黃某甚至還說過“家里昨天失火,需要錢重建”的理由。
1年多來,李某數次催債,黃某都以各種理由推脫。終于,李某忍不了了。27日,他揣著幾十元,從廈門趕到南安要錢。
從廈門來到南安討債卻發現沒帶足現金和銀行卡
27日8時許,李某到南安后,立即打了黃某的電話。黃某聽到李某來到南安,稱自己目前不在南安,4月15日前一定還錢。沒有辦法,李某只能選擇相信他。
但李某放下手機,摸摸口袋,才知道身上只有10多元了,連一張返程票都買不起,再一摸,發現連銀行卡也沒帶。
李某立即打給廈門的朋友求助。巧了,朋友電話關機。
李某沒招了,只好在街上漫無目的地閑逛。夜色降臨,他難忍饑餓,買了一碗泡面,蹲在汽車站吃。寒風吹來,他又打了一個電話給朋友,還是關機,于是他放下所有的難為情,向柳城派出所民警求助。
民警將李某安頓在救助站后,李某又打電話給朋友,這次可算打通了。28日凌晨1時許,李某朋友從廈門叫來的士趕到南安,將在路邊瑟瑟發抖等待的李某接回了廈門。(記者 張亦弛 通訊員 何瑩瑩 黃明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