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年2月28日星期五
天氣:晴
地點:蓬華鎮新村村
“2024年,新村村有個電商公司產值突破1000萬元!來看看嗎?”好友老李興奮地告訴我。在他的邀請下,我踏上了前往南安蓬華鎮新村村的旅程,探訪這個常住人口僅幾百人的山區村落,如何走出了一條電商特色發展道路。
隨著車輪在蜿蜒的山路上緩緩前行,一棟不起眼的小樓在高萊格路邊靜靜佇立,這里是泉州市鑫靈電子有限公司的所在地。走進小樓,記者見到了忙碌中的公司創始人蘇少欣。
蘇少欣是一名善于捕捉國產手機產業鏈發展機遇的創業者。2012年,在政策感召下,他回到了家鄉新村村,利用自家近400平方米的小樓,開啟創業之路。“一開始困難重重,資金緊張、人手不足。”回憶起創業初期的艱辛,蘇少欣感慨萬千。
得益于“黨支部+企業”幫扶機制,新村村為蘇少欣提供了場地改造、用工協調等全方位的支持。他創建的公司很快在智能手機配件領域站穩腳跟,高峰時有一二十名工人忙碌不停,日發貨量近千件,年產值200萬元。
2017年,南安推進“互聯網+”精準扶貧示范工程,蘇少欣敏銳捕捉到了這一機遇,率先接入了村級電商平臺,探索企業轉型升級之路。2018年,蓬華鎮提出“茶果富民、旅游強鎮”的發展定位,蘇少欣眼前一亮,果斷轉型,以蓬華鐵觀音為主要銷售種類,創辦了“恒韻和”茶葉電商品牌,構建起了覆蓋抖音、拼多多等五大平臺的銷售網絡。談及這些年的變化,蘇少欣難掩激動之情:“從最初的年產值200萬元,到2024年企業產值突破1000萬元,年均銷售100萬件,這一切都離不開黨和政府的支持,也離不開家鄉人民的信任。”
蘇少欣的成功,不僅為自己創造了財富,更為新村村的村民帶來了就業機會。在他的企業里,有20余名村民實現了就近就業,其中還包括3名返鄉大學生。這只是新村村特色農業發展的縮影。
“蓬華臍橙早已聲名遠揚,但我們并不滿足于此。”新村村黨支部書記蘇錦明說,為了避免同質化競爭,新村村黨支部向鎮政府尋求支持,聯動農業科技特派員,引導民營企業探索特色農業新路徑。經過對海拔、氣候、土地等因素的詳細分析,芭樂成為新村村的選擇。
“這些芭樂品種是矮化了的,管理方便、采摘方便,一些年紀稍大的群眾也有能力看管。”蘇錦明說,如今,村里的五六戶群眾率先嘗試種植芭樂,新村村建立起“黨支部+農戶+企業”合作模式,培育出了具有地理標識特征的精品水果,也推動了新村村“銀發經濟”新圖景。
眼下,新村村的芭樂在周邊已小有名氣。每年8月—10月,這里的芭樂供不應求。
近年來,蓬華鎮尤為重視各村打造屬于自己的特色品牌,特別是在“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設項目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
“目前,蓬華鎮山城村的臍橙、大演村的柿餅、黎陽村的芥菜、蘇厝村的鐵觀音茶都成功申報了‘一村一品’項目。我想,新村村的芭樂應該也有機會去試一試。”蘇錦明說,現在,新村村已經著手“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設項目申報,滿懷信心地朝著新目標邁進。
(記者 莊樹鴻 通訊員 李智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