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機勃勃的綠植、惟妙惟肖的“沙彌”、古色古香的石燈、恢宏絢麗的壁畫……近日,在豐州鎮桃源村生活的村民會發現,這條已有千年歷史的古街正在悄然改變,街頭巷尾不僅變得整潔干凈,還增添了不少微景觀,令人賞心悅目。
2月8日,記者來到桃源古街,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景觀石上“桃源古街”四個大字。在景觀石周邊,花草、石構件相映成趣,為古街增添了不少韻味。
桃源村黨支部書記傅再生告訴記者,桃源村歷史悠久,是傅氏開閩始祖傅實的祖居地。村內集聚了1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泉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而桃源古街至今已有千年歷史。
“由于違章搭蓋、私搭雞鴨圈、危房倒塌等原因,原本文化底蘊深厚的歷史名街變得‘臟、亂、差’,小巷內環境臟亂不堪、雜草叢生、房屋空置率高、車輛亂停亂放、綠化缺失,古街改造迫在眉睫。”傅再生介紹,去年桃源村便啟動了桃源古街環境提升改造工程,并聘請泉州聯創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團隊進行設計改造。
但是,如何勸說村民?這也成了一件難事。為此,傅再生串門無數、費了不少心思,最終讓村民扭轉態度,從反對變成支持,村民傅阿伯就是其中一位。
“你把我的地用了,我以后雞鴨養哪里?”起初,村民們并不歡迎傅再生的上門。“要不這樣,對面那戶人家愿意改造,您就先看看效果怎么樣,您在這里住了幾十年,不都跟大家一樣盼著咱們村越變越好嗎……”數次上門勸說后,傅再生提議先將對面一處空地改造成景觀點,傅阿伯欣然同意將自家土地改造成微景觀。
踏著青石板,沿著古街繼續前行,古老的石構件和綠植搭配的微景觀隨處可見,一處裸墻搖身一變,成了巨幅海上絲綢之路貿易圖,悠悠古韻撲面而來。“原本古街的巷子比較狹窄,加上許多車輛亂停亂放,在村內找處停車位十分不易。”傅再生說,此次改造,村里還將原本雜草叢生的空地,改造成停車場,占地約1100平方米,可提供23個停車位,解決了古街“停車難”問題。
“以前每天騎電動車經過,看到這些危墻、旱廁,總覺得村里破破爛爛的。現在多了這些景觀,大家看著心情也會莫名變好,晚上在街上散步的人都多了!”村民傅先生點贊道。
“該工程改造范圍約300米,投入約70萬元,目前已經進入收尾階段,接下來還將對雜亂的‘蜘蛛線’‘牛皮癬’進行清理,并增設壁畫、老人休閑活動場所等。”傅再生表示,接下來,村委會還將以此為示范點,“以點帶面”推進桃源古街改造提升,預計總投入300多萬元。(記者 賴香珠 李想 見習記者 吳雪嬌 通訊員 陳海波 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