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9月2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由蘭納德-阿伯拉罕森執導、布麗-拉爾森(Brie Larson)主演的影片《房間》日前摘得多倫多電影節的最高獎項——人民選擇獎,這部影片在各大影評網站上也都收獲了不錯的評價。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外媒IndieWire的影評吧。
《房間》多倫多大受好評
布麗-拉爾森又出演了一部獨立制作的佳片
2011年艾瑪-多納霍(Emma Donoghue)創作的小說《房間》講述一個有些驚悚的故事:一個27歲的女孩被人囚禁在房間里長達七年之久,她被人強奸,還生下了一個小男孩。在這本小說中,多納霍采用了一種獨特的敘事方式,通過小男孩的視角來講述這個故事。從他度過五歲生日開始,他開始對自己身處的境遇有所認識。這樣的敘事方式或許只有在文學作品中才能看得到,但導演蘭納德-阿伯拉罕森(Lenny Abrahamson)卻將多納霍的小說無縫轉換成一部殘酷無情、引人入勝的故事。當然,這部影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還要歸功于布麗-拉爾森和雅各布-特瑞布雷(Jacob Tremblay)這兩位演員,他們細膩的表演最終演繹出一段緊張卻令人信服的生存故事。
多納霍創作的劇本忠于原著,這部影片驚悚和冒險元素各占一半。通過五歲男孩杰克的視角,《房間》這部影片先從該角色對于周圍環境極其有限的認知開始。他的母親(他只知道她叫“媽媽)帶他過著單調而循規蹈矩的生活,每天就是玩游戲,吃飯,睡覺。每當那位一臉胡渣的瘋子囚禁者(他們叫他老尼克)來到房間,媽媽就會讓杰克進到壁櫥里。盡管所有人都清楚老尼克強暴了杰克的母親,但杰克卻身處壁櫥之內,只能聽到床咯吱作響。這種逐漸涌現的不安在影片中通過兩層來展現:觀眾能夠以上帝視角去解開一些謎題,卻又不得不受限于杰克的理解能力,無法進一步了解情況。
“媽媽”最終策劃了一場逃亡,通過這個大膽的計劃,她和杰克從“囚室”逃脫。這些場景在緊張的氣氛下一步步展開,杰克最終來到了外部世界,整部影片也進入了風格截然不同的下半部分。
阿伯拉罕森的上一部作品是有些古怪的搖滾題材影片《弗蘭克》(Frank),這次的《房間》展現的則是一個全然不同的世界。憑借這部影片,阿伯拉罕森再次展現了他的特殊天賦:用大家熟悉的材料調制出完全意料不到的口味。此外史蒂芬-雷尼克斯(Stephen Rennicks)極富層次感的配樂和這個復雜的故事相得益彰,營造出一種模糊而緊張的氣氛。“媽媽”和杰克每跨過一道難關,配樂帶來的那種揮之不去的不適感會讓觀眾深信他們依然不是百分百安全。
有時候有些滑稽,有時卻很憂傷,杰克的周圍環境和他本人的智力一步步發生變化,影片卻巧妙地保持平衡。杰克一開始會用很簡單而準確的單詞來指稱周圍的事物(例如燈、石頭),但之后他卻逐漸理解并使用更加復雜的語言。攝影師丹尼-科恩(Danny Cohen)一開始用灰色色調來描繪角色身處的單調生活環境,在影片后半段的場景中,則突然轉換到了明亮的白色來凸顯差異性。
多位演員的表演都相當不錯,其中最值得稱道的是瓊-艾倫(Joen Allen)。她在片中飾演悲痛欲絕的祖母形象,一方面想要與杰克加深聯系,卻又得努力克服他們陰暗的過去。威廉-梅西(William H. Macy)只出現在了一些鏡頭中,他飾演“媽媽”形同路人一般的父親,更讓人體會到杰克生存環境的不易之處。湯姆-邁克坎姆斯(Tom McCamus)飾演的繼父角色起到同樣的作用,他讓杰克變得更加困惑。
最后不得不談一下片中兩位主角的驚艷表現。拉爾森第一次展現自己的天賦是在影片《少年收容所》(Short Term 12)中,她飾演的角色成功地傳達出復雜而矛盾的情緒。在這部影片中,她更進一步,用激烈、使人不安的情緒轉換來定義這個角色:有一刻她展現的是溫暖的母愛,下一刻她卻會爆發出近乎精神病一般的狂怒。另一方面,特瑞布雷則面臨更大的挑戰,他出現的每一個鏡頭,都需要在發怒、恐懼、迷茫這些情緒之間做出切換,卻沒有陷入俗套,演成很多家庭題材影片中的古怪小孩形象。
將簡單的故事和堅定不移的詭異氛圍結合在一起,這部影片留給人們的不僅僅是驚悚和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