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曾說,“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過,作為一部標準的好萊塢商業大片,《俠盜一號》無論是人設、劇情,還是外景地,都贏得了不錯的口碑。這些,也是中國商業大片所一直欠缺的。拍科幻大片,《俠盜一號》給出了正確的“打開方式”。
牌兒再大也要為劇情服務
姜子謙
評分:★★★★
《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是今年第一部高票房的引進片,在國內外都受到了不少追捧。作為一部拍攝難度顯而易見的電影,《俠盜一號》是否能給國內的商業大片,帶來一些新思路?
作為整個“星戰”系列的一部分,一方面要考慮此前七部電影的鋪墊,不能一點不顧及星戰迷的感受;另一方面,作為外傳又得讓更多對星戰不了解的觀眾走進電影院。不過當喬治·盧卡斯坐鎮編劇團隊后,“外傳”討巧的聚焦在前傳和正傳之間,使用了一個本來只有兩句話的故事線。
也正是這種聚焦,讓影片顯得非常緊湊,幾乎沒有拖沓。前半部所有線索都為集中展現最后大戰進行鋪墊,最后的高潮戲則充分調動了觀眾的熱情,看起來熱血沸騰,作為已經非常成熟的好萊塢生產體系,這種流暢的場面調度值得國產電影參考。
最后的戰爭戲其實比較復雜,同時有四條線一起作業,琴和卡西安在塔內尋找設計圖;魯克負責星球內外聯系;奇魯和貝茲等人負責吸引火力;外圍大部隊拼命支援。雖然多線并進,但整部電影通過不同場景編排,把每組人馬主次明確區分,讓整體分工雜而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