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市官田鄉大山深處的梧村,是貧困村里難啃的“硬骨頭”。2017年12月,龍巖市第五批駐村書記、龍巖市中級人民法院干部李航正式上崗。如今,李航駐村兩年多了,駐村工作成效如何?日前,筆者采訪獲悉,在他的努力下,一系列幫扶措施不斷落地生根,讓這個龍巖市級貧困村的面貌煥然一新。
駐村伊始,李航面臨著幾個棘手問題:“沒奔頭”,被大山壓著受窮,好幾代人都建不起新房;“沒主心骨”,村民對部分村干部無法帶頭發展頗有微詞;“沒路子”,村里資源豐富,產業交通等卻處處掣肘……了解清楚癥結所在,李航迅速為這個“三沒”的貧困村“看病把脈”。
村子富不富關鍵看支部。如何提振士氣、凝聚信心,李航沒少費心。他利用黨員組織生活會外出黨員都會積極參加的“切入口”,結合外出黨員多、青年外出務工多的特點,組織成立了廣州、泉州片區黨小組,共同商議開出村里的“脫貧良方”。
李航找準“抓手”,充分發揮老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1975年入黨的老黨員付文芳已是82歲高齡,由于身患關節炎腿腳不便,極少外出。李航經常到住在后山的這位老黨員家里嘮嗑,請教村里的情況。
駐村以來,李航爭取資金,按照鄉黨委要求建成了標準的黨群服務中心,督促黨員定期參加值班服務,推行“首問負責制”,解決“踢皮球”的問題。通過黨建學習強筋健骨,村“兩委”2018年換屆后,梧村在脫貧路上開始了大步邁進,架起脫貧“高速公路”。“進村的路垂直落差達600米,山高、彎急、路陡,交通不便利是村民脫貧路上最大的‘攔路虎’。”李航說。梧村農產品豐富,卻因交通和銷路發愁,普遍存在豐收不能增收問題,花卉、百香果等農產品也因運輸不便而滯銷。于是,李航開始了“取經之路”:向鄉里請教村務管理建議,組織村民開展座談會,還和在外經過商的村主任付學成探討發展思路,和他們一起對接政策和部門,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好科學的發展規劃。窮山村要飛出“金鳳凰”,改善交通的同時,還要架起線上的“脫貧高速路”。李航依托電信部門,加強梧村基礎信息網絡建設,實現全村光纖覆蓋入戶,極大方便了村民,更有不少村民辦起了電商和微商,改變了以往在家等人上門收購的情況。
駐村以來,李航積極對接市商務部門開展電商服務指導,助力農戶增產增收。2019年,全村的花卉銷售產值達到200萬元以上,初步解決了農產品的銷路問題。同時,李航積極對接供銷部門來村里收貨,線上線下合力解決問題,讓貧困村有了“造血”功能。
李航不僅關心貧困戶的經濟收入,也關心貧困戶的身體健康,在村里開展健康扶貧,組織相關醫院醫生來村給貧困戶進行體檢,了解貧困戶的健康狀況。李航駐村前,村民不但白天出門難,夜晚更是難出門。因為村里5公里長的村道只有42盞路燈,這些零散的路燈在漆黑的夜晚實在是如同螢火。李航剛來時,就曾因為沒有打手電筒,踩到路邊泥坑,差點摔傷。
李航積極爭取龍巖市中級法院的幫扶資金8萬元,加上鄉政府的資金5萬元,上馬了“亮燈工程”,極大方便村民夜間出行。為了改善居住環境,李航積極借鑒經驗,大力做好村容村貌、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和裸房整治,改變村莊“臟亂差”面貌。村里還聘請專人定期管護沿河綠化帶,在村道兩側種植花卉改善村容村貌。
駐村以來,李航利用扶貧資源和本身優勢,積極調動村“兩委”辦事熱情,鼓勵村民發展花卉、果樹、蔬菜種植,家禽養殖產業等,增加村民收入;鼓勵貧困戶參與激勵性扶貧、開展“五化提升”等,全村12戶47名貧困戶的脫貧成果進一步鞏固。截至2019年底,梧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6萬元,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通訊員 陳立烽 陳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