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區撫市鎮五湖村上寨(荷凹頭)革命基點村距集鎮18公里,距村部11公里,地處永定撫市、湖雷、陳東3個鄉鎮接合部,海拔1000余米。
昨日,沿著蜿蜒小路,記者來到上寨革命基點村,一座百年老宅就出現在眼前。走進老宅,房內的舊物,一下子將我們的思緒帶到革命年代。“這里就是當年毛澤東等人開展革命活動時曾經居住過的房屋‘澤東樓’……”五湖村村主任張勤榮邊走邊向我們介紹。
紅色上寨歷滄桑
1929年5月下旬,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紅四軍來到永定縣,成立了永定縣革命委員會。同月,金豐農民暴動領導人之一的謝獻球(石嶺村人),在這一帶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蘇維埃政府,由張茂煌擔任蘇維埃政府主席。同年8月上旬,紅四軍黨代表毛澤東在上杭縣蛟洋文昌閣指導召開中共閩西一大之后,便化名來到這里。因被敵人發現,8日21日,張茂煌與赤衛隊員一起抬著擔架,護送毛澤東從上寨村轉移到岐嶺鄉下山村牛牯勃自然村。
1936年,三年游擊戰最艱苦的時期,上寨村人民群眾聯合鄰近革命基點村的群眾,冒著生命危險支持和保護紅軍游擊隊。革命接頭戶張茂春當時任游擊隊交通員,他與村民們穿過敵人嚴密的封鎖線,把紅軍游擊隊急需的物品送到山上駐地。上寨村人民為奪取閩西三年游擊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長達20余年的革命戰爭年代,上寨村被敵人抓去的壯丁、婦女、兒童有21人,被燒毀的房屋80余間,有10戶人家成了絕戶。
紅色旅游促發展
“一送紅軍下南山,秋風細雨纏綿綿……紅軍啊!幾時人馬再回山。”伴隨著歌聲,記者來到澤東樓大院內,只見一群穿著紅軍服的村民正在排演《十送紅軍》。“這是村民們在排演舞蹈,準備春節在紅歌演出臺上出演呢!”張勤榮告訴記者。
近年來,上寨村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充分發揮紅色旅游綜合效益,大力推進鄉村旅游和旅游扶貧。投入了2500多萬元實施了“澤東樓”原樓的整修工程,并以“澤東樓”為中心,新建了澤東樓紅色景區游客服務中心和釣魚臺;在荷凹頭突圍戰遺址——五指崠新建了生態旅游點,對縣道至澤東樓10公里公路進行改造,完成了景區6公里公路鋪設、路燈架設和沿線綠化;新建突圍戰紀念亭、觀光亭、棧道、望亭、紅歌演出臺、活動廣場以及水電路和通信、公廁等配套設施和設備。“現在,有很多游客利用節假日來景區參觀旅游,也引來了各地文化藝術團來景區紅歌演唱臺演出。”張勤榮開心地說,近幾年,“澤東樓”通過了省旅游局3A景區的驗收,上寨村也被評為了市級美麗鄉村。
目前,“澤東樓”紅色景區環境日新月異,游客從四面八方涌向“澤東樓”紅色景區。據介紹,這幾年上寨村接待的游客數逐年攀升,2017年游客已增加到8萬余人次。(記者 施薇 郭亦斌 通訊員 文星 傳順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