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武平二中、三中、實驗小學等9所學校的體育場地設施,陸續免費向社會開放,以更好地滿足周邊群眾健身需求,推動全民健身的開展,同時進一步規劃建設體育設施進社區工作,以切實補齊體育民生短板,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體育資源。
“去健身房,太貴;馬路上跑,不安全;在小區里跑,路面又不平整。”武平縣西城社區的劉女士說,以前因為諸多條件限制,自己的健身計劃總是一再擱置,不過令她感到高興的是,最近她家附近的實驗小學操場終于免費向社會開放了。
開放的不止一所學校。據了解,目前武平縣已經確定9所學校的體育場地設施免費向社會開放,分別是武平縣實驗小學、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二中、三中、教師進修學校第二附屬小學、第二實驗小學、第三實驗小學、實驗小學河東分校、職業中專學校。其中第一批條件成熟的4所學校,于11月6日前開放,其余的將于11月底前全部開放。目前,相關學校正在做體育設施的檢查維護等開放前的準備工作。
近年來,呼吁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的聲音從未停歇,但能夠真正敞開大門的學校卻不多。有些學校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干脆“閉門”了事;有些學校借口“項目施工”“學生集訓”,將居民拒之門外……“把學校體育場所向社會開放,是件利民的好事。但說實話,這著實讓我們提心吊膽,畢竟社會人員進入校園,會給管理增加不少難度。”武平縣實驗小學的劉老師說。
“有序開放”“安全為重”,這是武平縣做好中小學體育運動場所向社會開放堅持的基本原則。武平縣近期召開的體育運動場所向社會開放專題會議提出,武平是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要努力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變化,科學制定工作方案,按照有序、便民、安全的原則,先開放、后完善,統籌推進,分批實現對外開放,不斷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為廣大人民群眾就近開展運動健身活動提供便利。
相關單位根據會議要求,在開放過程中遵循便民原則,把體育場所出入口的設置,面向居民區或交通主干道,開放時間便于廣大市民運動健身,并適當延長節假日的開放時間;制定出臺體育場所相關管理制度,保障體育場所有序有效運轉,同時強化安全管理,加強體育設施日常安全隱患排查和保養維護,確保對外開放體育設施安全。
此外,為切實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體育場館,武平縣還專門撥出經費,進一步規劃建設體育設施進社區工作。據悉,武平縣統一規劃,把體育設施進社區列入2018年為民辦實事項目,爭取實現一個社區(村)建成一個運動場,非城區鄉(鎮)政府所在村盡量創造條件同步建設,通過新建、改建、擴建一批運動場所,不斷適應全民健身的需要。(記者 李凌生 通訊員 鐘茂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