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記者在位于上杭縣蛟洋工業區的福建常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分析檢測部看到,分析員正在對企業最新的科研產品進行分析檢驗,以更好地開發高能量密度電池原料。
近日,我省首個“福農驛站·供銷鋪子”在上杭縣蛟洋鎮丘坊村正式投入運營,標志著“供銷+金融”攜手助力鄉村振興按下“加速鍵”。
據悉,上杭縣供銷社與上杭農商銀行共同打造“福農驛站·供銷鋪子”,充分利用雙方網點優勢、隊伍優勢、平臺優勢,為周邊群眾提供“供銷+金融+N”各項惠農便民服務,開展日用品銷售、農特產品展銷、快遞收發、再生資源回收、金融、政務+警務、紅十字會救助、休閑閱讀等各類便民服務,有效破解為農服務“最后一公里”難題。本報記者 游慶輝 通訊員 郭亦斌 攝
這家公司由吉利集團、杉杉能源和紫金礦業集團共同投資組建,主營廢舊鋰電池資源化利用和鋰電三元前驅體的研發、生產、銷售及進出口貿易等業務。2018年落戶上杭蛟洋工業區后,企業便迅猛發展,打造了一條涵蓋鈷礦—前驅體—正極材料—電池—整車—電池回收的鋰電資源生態閉環產業鏈。
“2021年,我們產值近12億元;今年預計將實現20億元。”福建常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東學說,得益于當地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鏈條的不斷完善,企業對發展前景信心滿滿。
在蛟洋工業區的福建德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超高純度特種電子氣體生產車間,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公司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生產的特種電子氣體純度可達到99.999%。這是制造半導體芯片的重要原料,這類氣體的國產率目前不足10%,項目達產后有望打破國外壟斷。
在上杭蛟洋工業區,已有50多家企業入駐,其中有3家世界500強企業。這里正在大力發展金銅冶煉和新材料等產業,去年工業區產值突破400億元。隨著巴斯夫、吉利集團、寧德時代、傳化集團、杉杉集團等一批大塊頭企業項目簽約落地,新材料、新能源、高科技企業在老區上杭不斷增多,逐步形成較為完整的循環經濟鏈條。
然而,二三十年前,這里主打的卻是高污染高耗能的水泥企業。當年,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這里辦起了大量企業,“村村點火、戶戶冒煙”,形成了“十里長溝百家廠”景象。
在上杭縣古田鎮蘇家坡村,雷先春老人對當年的情形記憶猶新:“工業是辦起來了,但是空氣污染很嚴重,山都是黑的。我們房前屋后的青菜,灰塵粘在上面,都不能吃。”
黨的十八大以來,當地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主動轉型,關停高耗能高污染水泥廠,并依托紅色資源及畬族村落等優勢發展生態產業。
如今,走進古田鎮蘇家坡村,村道整潔、環境優美,紅色元素和畬族文化相得益彰。很難想象,當年這里曾飽受高污染高能耗的水泥產業之苦。
“通過打造特色村寨建設美麗鄉村,發展生態養殖和旅游產業,既改善了村莊的環境面貌,同時也提高了群眾的生活品質。”上杭縣古田鎮蘇家坡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雷貴興說,2021年,蘇家坡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2萬元。
“干革命走前頭,抓生產爭上游。”作為原中央蘇區縣,上杭已連續6年入選福建省“縣域經濟實力十強縣”,新材料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森林覆蓋率保持在77.5%以上,群眾的生活品質不斷提升。目前,上杭縣53萬戶籍人口中,80周歲以上老人達到1.7萬余名,占60周歲及以上人口的19.37%,高于全國長壽之鄉標準;人均預期壽命82.23歲,高出全國平均水平近5歲……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老區上杭正煥發出勃勃生機。(記者 張杰 戴敏 通訊員 林斯乾 楊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