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吳地村探索‘紅色+綠色’產業發展之路,去年村集體收入31萬余元,昔日‘空殼村’成功摘帽;才溪下才村通過整合閑置資金、鼓勵黨員村干部和黨員企業家帶頭捐助等方式,籌集50萬元村集體經濟發展基金,并實現每月約6000元投資效益……”昨日,筆者從上杭縣委組織部獲悉,為有力解決村級組織“無錢辦事”問題,該縣通過多種方式增強村級“造血”功能,一批“空殼村”煥發生機。
據悉,在去年開展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試點的基礎上,本月,上杭又制訂出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實施意見》,提出到2019年底,全面消除集體經濟“空殼村”,培育一批村集體經濟收入50萬元以上的示范村。今年起,該縣將連續3年每年統籌安排1000萬元村集體經濟發展專項扶持資金,其中,部分資金將用于獎勵“空殼村”籌集村集體經濟發展基金工作,基金達到20萬元、15萬元的“空殼村”,將分別獲得縣財一次性10萬元、5萬元獎勵。
“在才溪鎮,目前有12個村通過多方籌資,成立發展基金,總規模達300多萬元。”才溪鎮鎮長陳天旺介紹說,該鎮設立專賬,每半年組織有關部門對各村發展基金的管理使用和收支情況進行檢查指導,向村民公開,接受監督。
按照“縣級統一運營、村級集體受益”辦法,去年起,上杭縣每年把扶持集體經濟發展試點村的資金,統一投資入股華潤五豐生態循環農業產業園項目,以投資項目年收益的6%作為試點村固定分紅,目前已有34個試點村共1700萬元資金投資入股。同時,該縣將62個革命基點村的“以獎代補”幫扶資金集中委托閩西興杭國投公司統一運營管理,實現12%的年度收益。
該縣還鼓勵村集體通過自主出資、土地集中流轉等形式,因地制宜興辦林下種養、水面養殖、竹木加工、食品加工等“短平快”實體產業。在才溪鎮榮石村,筆者看到,裝機容量36.6千瓦的光伏發電項目已建成投用,這是該村利用發展基金實施的項目之一,每年可帶來約4萬元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