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 于上杭縣古田鎮八甲村的市委黨校搬遷建設項目已基本完工,正進行最后的綠化養護,即將全面投用。黨校新校區的建設,有利于進一步弘揚古田會議精神,廣泛開展面向全國各地的干部教育培訓,著力打造富有閩西特色、在全國極具影響力的干部教育培訓品牌。據悉,新校區采用園林式建筑建設,進行科學化區域劃分,可同時容納1000人培訓教學。 王毅 攝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匯聚民力。民生和發展猶如鳥之雙翼,抓民生也是抓發展、補社會事業短板也是聚發展優勢,既使發展有了指南和方向,也使民生有了保障和改善。
經過有條不紊的建設,坐落于美麗古田八甲的市委黨校搬遷建設項目即將投入使用。該項目集培訓、科研、會務、旅游、健身等功能于一體,著力打造古田會議干部教育培訓品牌,努力建設富有特色、在全國極具影響力的干部教育培訓基地,進一步帶動紅色文化產業發展,助推閩西兒女的自豪感和獲得感。
一曲溪流一帶綠,處處水面處處景。按“經濟、生態、美觀理念”建設而成東山濕地公園,如今成為市民賞綠沁心的好去處。濕地公園的建設,有助于有效地修復完善城市生態系統,凈化水質,美化改善周邊環境,讓東山人居板塊更加宜居。
一樣的幸福認同感和自豪感將在龍津河沿岸繼續延伸。作為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重中之重項目,市濱河綠道(東風橋-溪南橋-九一橋)改造提升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建設中。項目將自然節點、人文節點、城市公共空間和城鄉居民點有效串聯,同時對沿線“臟亂差”現象進行整治,大大提升美化龍巖舊城區的居住環境,讓美常駐市民心間。
重民生者得民心。一個個社會事業項目的開工建設投用,對于進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品位和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有著積極意義。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的殊榮,就是對龍巖發展的最大肯定。
我們也看到,社會事業項目涉及之處,惠民利民效應不斷放大:一張張笑臉,成為城市鄉村最美的風景。只有將發展與民生統一起來,惠了民生、得了民心、聚了民智,才能真正實現建設美麗龍巖的宏偉藍圖。(記者 石芳 王尚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