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財政總收入、地方財政收入、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各項指標實現年均兩位數增長;多次入列“福建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縣”,今年再次躋身“福建經濟實力十強縣”行列……
不但在產業發展、綜合實力方面顯著提升,上杭縣在城鄉發展、民生保障、改革創新等方面也取得顯著成績,先后榮獲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生態旅游示范區等榮譽稱號。
“在過去幾年奠定的發展基礎上,今后要把黨的十九大精神貫穿到推動上杭發展的各方面、全過程。”日前,在傳達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會議上,該縣提出將十九大精神落實和細化到實現各項目標任務之中,做到發展藍圖、目標任務和措施路徑相銜接。
產業更實了
2016年8月,一條船用電纜和數據纜生產線在上杭太陽電纜生產車間試產,這條生產線可年產5000千米船用電纜和15000千米數據纜,是目前我省數據纜規模最大的生產線之一;今年6月,上杭太陽銅業年產22萬噸無氧銅桿生產項目開工建設,建成達產后將成為全市首個單體廠房產值突破100億元以上的項目……
如今,上杭乘著“新古田會議”后續效應東風,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一批大項目相繼建成投產。近年來,該縣培育億元以上企業19家、10億元以上企業4家、產值超百億企業2家;金銅產業企業從28家發展到41家,年產值從113.2億元增加到396億元,年均增長23%,列入福建省冶金工業重點培育扶持的五大產業集群之一。
傳統優勢產業不斷改造提升。上杭被列入省“建筑工業化”試點縣,據統計,上杭建筑產業資質企業從55家發展到118家,建筑產業產值從五年前的148.7億元增加到目前的385億元,建筑產業產值約占全市52%。此外,該縣先后被評為省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域;古田旅游景區和毛澤東才溪鄉調查舊址、梅花山華南虎園分別獲評國家5A、4A級旅游景區,累計接待游客超過200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達122億元,為群眾帶來更多創收。
城鄉更靚了
10月31日,筆者在上杭江濱南岸看到,汀江綠道工程中“紫藤長廊”路段正緊張施工中。項目負責人告訴我們,汀江綠道一期工程將于今年12月底竣工,屆時,上杭汀江兩岸將出現一條集觀光旅游、休閑健身、文化體驗為一體的景觀帶,為群眾享受“慢生活”留足空間。
近年來,該縣城鎮化率從36.7%提高到目前的43.9%,古田“小城市”培育試點、9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和64個省級“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21個市級美麗鄉村示范建設扎實推進。贛龍復線鐵路、長深高速(上杭段)、上蛟高速建成通車,廈蓉高速(上杭段)擴容工程、永杭高速(上杭段)開工建設,有效解決了鄉村群眾出行難問題,目前正加快打造“2345”交通圈,努力實現鄉鄉通二級公路、各鄉鎮30分鐘內上高速、行政村40分鐘內到集鎮、所有鄉鎮50分鐘內達縣城。
保障更全了
在全省率先實施“健康扶貧”工程,凡是建檔立卡貧困人員生病住院時,除享受以前的醫療保險政策保障外,還將享受商業醫療保險;
在全省山區縣率先實施普通高中免費教育政策,惠及全縣8所普通高中在讀學生;
在全省率先出臺《大病醫保“三保合一”均衡化實施方案》,從2017年1月1日起,全縣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報銷比例享受城鎮職工醫保商業補充保險報銷比例同等待遇;
……
上杭縣堅持每年實施一批民生實事,新增財力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在民生保障方面連續出臺多項重點惠民政策,交出了滿意的民生答卷。據統計,近年該縣累計投入134.8億元用于民生建設,義務教育階段標準化學校建設全面完成,新改擴建26所鄉鎮公辦幼兒園。縣醫院、縣婦幼保健院整體搬遷項目開工建設,新改擴建17個鄉鎮敬老院、58個農村幸福院,全省最大的縣級老年活動中心也已投入使用。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補助標準逐年提高,并實現從制度全覆蓋到人員全覆蓋。
機制更活了
“以簡政放權為抓手,整合各類社會保障和醫療救助資源,建立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健全醫保制度,精簡服務流程,構建‘制度一體化、服務一站式、辦事一條龍、便民一卡通’的便民服務新體系,受到群眾普遍歡迎,群眾滿意率達99.8%。”筆者在該縣人社局了解到,該縣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探索社會保障便民服務新體系受到各級肯定。
改革創新才能永葆活力。該縣積極創新推動黨員干部干事創業體制機制,在全市率先出臺《領導干部帶頭策劃重大項目工作機制》《進一步推進黨員干部擔當作為干事創業機制》等多項創新性工作機制;率先實行每季度召開全面從嚴治黨暨縣域綜合治理形勢分析會,對社會治理各領域進行“體檢”,起到很好的效果。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實質性成效,平安創建、民情工作機制、人民調解機制等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前列。(通訊員 林斯乾 鄭嘉雯 黃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