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初秋時節的連城縣莒溪鎮隔口村,放眼望去,山連著山,竹挨著竹,清風過處,竹海翻涌,綠浪起伏。茂林修竹下,一株株金線蓮根莖粗壯、葉片肥厚,呈寬卵形棕褐色葉子上的網狀脈宛如金線。經過近一年的悉心養護,楓山家庭農場栽種的金線蓮喜迎豐收。
“我們農場的金線蓮種苗,冬天的時候在溫室大棚內安穩過冬,來年春暖花開的時候再移到山上去,讓它回到大自然里繼續生長,大大地提高了林下仿野生種植金線蓮的存活率,也提高了金線蓮的藥用價值。”楓山家庭農場負責人羅炘元介紹說,金線蓮屬于蘭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數量十分稀少,藥用價值高,素有“藥王”“金草”“神藥”等美稱。
地處梅花山腹地的隔口村,森林覆蓋率高,生態環境優越,大面積連片的毛竹山林是當地農民增收的支柱之一。2013年,羅炘元創辦楓山家庭農場,在自家的毛竹林下仿野生種植金線蓮,至今已有十來年。2022年,在省農科院專家的指導下,他進一步改良毛竹林下仿野生金線蓮種植方法,最大程度還原野生金線蓮的原生態生長環境。
“改良種植技術后,金線蓮最直觀的變化就是葉片更肥厚,桿子更粗壯,拿一根來咬,藥味比以前的更足了,也更受市場喜歡。烘干后的精品每公斤賣8000~12000元左右,一年下來能有一百來萬元的收入。”羅炘元說。
林下生金,生態富民。在連城,像羅炘元這樣吃上了生態惠民飯的林農還有很多。近年來,依托森林資源優勢,連城縣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新模式,充分調動群眾發展林下經濟產業的積極性,引導林農注重品種選擇和模式創新,不斷探索經營方式,努力提高產業化水平和林下經濟效益。2023年,連城全縣林下經濟經營面積達到181.7萬畝,實現產值52.10億元,建立鐵皮石斛等中草藥種植、林下養殖等林下經濟重點示范基地15個,讓林下經濟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走出一條“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富民路。(通訊員 黃水林 周潔 張彥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