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永恒的主題。2023年12月30日晚,由新羅區紫金山社區黨委主辦的“一生·一城·一家人”社區主題“春晚”成功舉辦,這已經是該社區第三次舉辦社區“春晚”。
“鄰居們能力很強,拿出特別多拿手的、精彩紛呈的好戲,我作為家人在這個集體里感覺到特別溫暖。”社區居民謝瑞晶告訴記者。據了解,晚會共設置了16個節目,由社區居民自編自導自演。社區千余名居民代表現場觀看演出。
晚會,是紫金山社區居民過去一年收獲和幸福生活的展示,它的背后凝結著紫金山社區構建和諧社區的心血與付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錨定“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社區”目標,以“深化紅領行動”為抓手,紫金山社區黨委繪制了“紅領紫金、生態新城、智慧家園”新圖景,通過持續創新黨建機制、治理理念和服務方式,不斷深化“紫金·虹”黨建品牌,推動紅色近鄰黨建與城市基層治理深度融合,實現“人·自然·生活”共榮共美、和諧共生。
和諧,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紫金山社區實施“黨建+生態”模式,引領綠水青山蛻變為金山銀山,充分釋放“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品牌效益,將黨建“紅色力量”轉化為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引擎”。經過多年的艱苦奮斗,紫金山公園項目現已完成投資60多億元,為龍巖市、新羅區兩級財政創造了20多億元的稅費,累計帶動近1.5萬人就業;完成地災治理5313畝,再造建設用地1813畝,實現邊坡復綠及再造開放式公園綠地2100畝,人工湖總蓄水面積約120畝;配套建設的各類商業、運動、娛樂、休閑等每年可接待游客400余萬人次,目前已累計接待游客3000余萬人次,舉辦承辦各類高水平體育賽事活動1000余場;構建可持續的水生生態系統、共生生態循環系統,生物物種數量持續提升,形成生態保護和生態旅游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和諧,是人與文化的和諧。紫金山社區活躍著多支文化社團,在社區黨委的引領下,常年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紫俠讀書社,社區的心靈氧吧“私房”地,以“文”養心,以“禮”修身,讀書社將“茶花香食書藝”融入一年近百場的文化活動中,傳播靜、雅、致的文化生活方式,助力社區“向上”“向善”發展;紫俠藝術團,社區“春晚”、黨建文藝大賽等各類文化活動的骨干力量,有旗袍秀、舞蹈、健身操、樂隊、太極拳等文化小組,由具備專業水平的居民擔任組長,不但活躍、豐富了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也增強了鄰里之間的互動和情感交流;小紫俠志愿服務隊,這支年齡在8-15歲的志愿團隊秉承“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情懷,先“充電”學習,再“外出”宣傳,成了帶動家庭參與社區治理和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的好幫手,成立4年多來,近400名“小紫俠”累計參加各類公益活動460場。
和諧,是社區鄰里的和諧。遠親不如近鄰。以人為本,發揮“社區大黨委”作用,紫金山社區以黨建為引領,探索“婦聯+愛心機構+志愿者”模式,圍繞“一小”開展公益或普惠性服務、建立常態化寒暑假期兒童關愛照護服務工作機制、設立家庭教育指導站,讓幼有善育;聚焦“青年社·紫金夢”主題,結合“青春社區合伙人計劃——大學生進社區”行動,打造青年友好社區;探索“黨建+養老”模式,設立家園式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老年大學教學點,實現家門口的“養老幸福圈”;探索“黨建+平安”模式,讓居民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探索通過社區居民、原著群眾、各地游客等的視頻拍攝,展示社區美好生活,增強家園歸屬感等,推動社區共建共治,實現居民幼有善育、青有所為、老有頤養、居有所安、心有所棲,共創和諧社區,踐行“大愛龍巖”新時代精神文明品牌建設。
“社區‘春晚’,凝聚了社區鄰里之情,對我們黨建引領社區治理,也是一個有力的舉措。接下來,我們會在打造文化社區,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社區方面繼續做出更大的努力。”紫金山社區黨委書記陳煒說道。(融媒體記者 段勇彬 倪露 通訊員 余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