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拎著大包小包的行李,走路要慢一點,注意安全。”20日清早,鐵山鎮鐵石洋社區江山名筑小區保安陳叔看到急匆匆的居民李阿姨,善意提醒。
李阿姨連連擺手,“趕車!趕車!公交站那么遠,不走快點怎么行!”
“不急不急!你還不知道嗎,K10號公交車加了個站點,就在我們小區門口”,周圍居民笑著說,“這是巡察組為我們辦的一件大實事”。
今年9月中旬,按照第十四屆新羅區委第五輪第一批巡察工作安排,區委巡察三組到鐵山鎮黨委及所轄各村(社區)黨組織開展巡察。在鐵石洋社區走訪時,巡察組接到江山名筑小區居民反映,該地塊內有3個居民小區,常住人口近7000人,最近的公交站點到小區的距離約1公里。居民坐公交車必須提前半小時出發或者靠家人摩托車接送,出行成了煩心事!
群眾關注的事就是巡察聚焦的點。“‘出行難’事關老百姓的生活質量。”巡察組秉著為民辦事的宗旨,踐行“四下基層”工作作風,先后三訪居民小區、三顧公交公司,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呼聲,查找群眾出行難的堵點。原來,小區業委會曾在4月份提出增設公交站點訴求,社區也將相關報告提交到市公交公司。雖有多部門到現場查看,但終因資金問題擱淺。
民有所呼,巡有所應。巡察組第一時間將此事列為邊巡邊改事項,督促鐵山鎮黨委擔起主體責任,聯合市公交公司、區公路事業發展中心、鐵石洋社區、江山名筑小區等多個部門,協商解決增設公交站點等有關事宜。在巡察組的努力推動下,鐵山鎮政府硬化站點路面、搭建遮雨棚、規范管理周邊停放車輛;區公路事業發展中心依法移除沿路樹木;公交公司免除了新設站點的命名費。僅花了7天時間,“鐵石洋站”就在江山名筑小區門口立了起來。
“邊巡邊改最大的特點就是‘快’。今年來,新羅區委巡察機構發揮巡察的利器作用,‘立竿見影’解決了增強手機信號、移除道路電線桿、增設公交站點等群眾身邊的操心事揪心事煩心事,把為民之事辦深、辦實、辦細,切實提升巡察監督質效,全面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新羅區委巡察辦負責人表示。(通訊員 溫連光 陳紅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