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筆者從連城縣文化旅游和體育局獲悉,在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最近發布的關于入選“2023中華體育文化優秀項目”的通告上,連城羅坊走古事成功入選“2023中華體育文化優秀節慶項目”。
中華體育文化優秀項目推介是“中國體育文化博覽會 中國體育旅游博覽會”的重要配套活動之一,通過挖掘和整理中華體育文化優秀節慶項目、民俗民間項目、民族項目,更好地推進中華傳統體育文化的保護、推廣和創新發展。
2023中華體育文化優秀項目申報共收到來自全國25個省區市推介的338個項目。經過評選,在全國范圍內推選出49個中華體育文化優秀項目,其中優秀節慶項目9個、優秀民俗民間項目28個、優秀民族項目12個。
連城羅坊“走古事”,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間,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據傳,昔日羅坊常鬧旱、澇兩災,當地百姓把流傳北方的“走古事”移植羅坊,以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此民俗活動一直沿襲至今,內容也不斷豐富。“走古事”是一項在歡娛中取樂,在競賽中健身,別具一格的全民性民間體育娛樂活動。就是將小孩裝扮成古代的官員,然后站在一個木欄上,人們抬著游行的一個客家儀式。但羅坊“走古事”獨具特色,當地人為紀念祖先不遠萬里跋山涉水、戰勝種種艱難險阻由中原遷徙而來,“走古事”不但要在岸上走,還要水里游,更要奮勇爭先,用以展現先祖奮勇拼搏、力爭上游的創業精神和教育、激勵后人。
羅坊“走古事”共七棚,每棚古事挑選體壯膽大的不大于十歲的男童兩人,按戲曲裝扮,化妝臉譜,身著戲袍,一名扮領先的天官主角,一名扮護官的武將。而后每棚依次扮李世民、薛仁貴;劉邦、樊噲;楊六郎、楊宗保;高貞、梅文仲;劉備、孔明;周瑜、甘霖。天官直立在一條鐵軒上,腰身用鐵圈固定,武將坐立在轎臺上,成兩個層次。轎臺由木柱鑲成的方形框架,四周飾以精美的畫屏、兩根轎桿,每棚400余斤,須用22人抬,三班輪替,共66名抬夫。每年春節正月初三、初四,抬“古事”的男丁青年要上山鍛煉腳力。到正月十二開始齋戒三天。十三晚凈浴,換新內衣。十四上午十時許,穿上統一彩服,抬著“古事”,以天官領路,跟隨“古事”六棚,后有菩薩轎、萬民寶傘、彩旗、十番鼓樂隊,一路鳴統,來到羅坊的屋背山坪。在數以萬計的鄉民和游客的圍觀中,一個個精神振奮,在呼喊著“嗬!嗬!”聲中開始競賽,奮力奔走。
正月十五上午,“走古事”先依十四走法,到十一時許,“古事”在“云龍橋”前的陸地上競走后,列隊從“云龍橋”下河床,逆水而走,抬夫拼力而為,不顧天寒水深、河石苔滑,在數萬觀眾的助威聲中逆水而上,跌倒了再爬起,情緒異常高昂,為走“古事”之高潮,故羅坊“走古事”又有“山村狂歡節”之美譽。
(通訊員 黃水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