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的一個星期六,在長汀縣策武衛生院工貿新城聯合分院康復科共建病房,30多名患者正在進行康復治療。
“時刻要注意多活動手腳,不要久坐久躺,要按時吃藥和進行康復訓練。”病房內,汀州醫院康復科專家王曉書一邊查看患者林思隆的恢復情況,一邊叮囑著。不久前,林思隆因腦梗后遺癥入住汀州醫院,病情穩定后轉院至工貿新城聯合分院。“在家門口就能得到與大醫院一樣的專家治療,而且費用只要五分之一,很方便實惠。”林思隆說。
這一切得益于一場改革。2021年8月,長汀縣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列為我省唯一的“國家基層衛生健康綜合試驗區”。兩年來,長汀縣圍繞“縣強、鄉活、村穩”的改革目標,在一系列特色重點上,努力創新,走出了一條強基層、惠民生的探索路徑。
新橋中心衛生院新建成的業務大樓
強縣級轉向強縣域
“要均衡布局優質醫療資源,做到大病重病在本省解決,一般的病在市縣解決,頭疼腦熱在鄉鎮、村里解決。”
“要健全適應鄉村特點、優質高效的鄉村醫療衛生體系,讓廣大農民群眾能夠就近獲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醫療衛生服務。”
走進長汀縣基層衛生健康綜合試驗區建設工作專班辦公室,這些有關衛生健康的重要論述赫然映入眼簾。
“這是設立國家基層衛生健康綜合試驗區的目的,也是目標。”長汀縣衛健局副局長邱海仁說。
城鄉醫療資源不均衡,如何建立適應基層衛生健康的體制機制?
長汀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成立縣委衛生健康工作委員會,建立了由黨政“一把手”掛帥、黨委副書記統籌協調、政府分管領導具體抓落實的試驗區領導機制,組建工作專班,縣財政對縣級和鄉鎮醫療衛生機構編制內人員實行全額撥款,確保試驗區順利運行。
在現有基礎上,如何實現“大病不出縣”?以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為抓手,逐步實現從強縣級向強縣域轉變是關鍵。
“我們通過一體化建設、一體化管理、一體化服務,探索打造‘1+2+5+13’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樣板。”長汀縣衛生健康局局長吳升峰說。
何謂“1+2+5+13”?即以1家總醫院為“中樞”,汀州醫院、縣婦幼保健院2家縣級公立醫院為“龍頭”,5家醫療衛生服務次中心為“橋梁”,13家中小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及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所為“網底”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上下對應、內外銜接”緊密型醫共體體系,實現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協同發展、同頻共振。
“一體化管理,即實行醫保打包支付、資源配置管理、信息化管理、集中采購管理、醫療質量管理的‘五統一’。”邱海仁介紹,另一方面不斷完善“五托管”:5個區域醫療衛生服務次中心分為5個區域,組團式幫扶2~3個一般衛生院,并對5個邊遠的小衛生院實行托管模式,以“大”帶“小”,以“強”扶“弱”,提升邊遠衛生院醫療技術水平。
10月17日上午,大同中心衛生院管床醫生吳婧像往常一樣巡房,查看住院病人身體狀況,并叮囑注意事項。今年已經是她到大同中心衛生院學習輪崗的第三個年頭。
2020年9月,吳婧被分配到鐵長鄉衛生院工作。鐵長鄉是13個中小衛生院之一,常住人口不足1000人,大同中心衛生院則是5個醫療衛生 服務次中心之一,服務周圍數萬群眾,結對幫扶鐵長鄉衛生院。業務指導、技術支持、人才培養是結對幫扶的主要內容,2021年1月,吳婧來到大同中心衛生院學習工作。
“在鐵長時日門診量不到10人次,而到大同后,每月管床病人就有五六十人,再加上輪班門診,門診量翻了一倍。”吳婧說。
像吳婧一樣,兩年來已有10名醫務人員到大同工作學習。“對于個人來說,通過更多的診療和培訓機會,能幫助他們穩步成長;對于衛生院而言,是人力資源的合理利用,解決了我們院人力不足以及鐵長人員過剩的問題,實現了雙贏。”大同中心衛生院院長朱百生說,托管人員共同納入績效考核,并由大同中心衛生院發放績效。
一體化服務方面,長汀建設了心電診斷中心、病理診斷中心、醫學影像中心、遠程會診中心、臨床檢驗中心、消毒供應中心“六大中心”,推動基層檢查、上級診斷區域互認。2022年,“六大中心”協助基層會診檢查4萬余人次。此外,還組建了縣域高血壓病、糖尿病專病聯盟,康復、中醫、呼吸專科聯盟,通過發揮專病專科聯盟作用,暢通診療渠道,優化服務流程。2022年,全縣專病??坡撁斯苍\療60余萬人次。
大同中心衛生院擁有成人和兒童兩個康復團隊,兒童康復科是其一大特色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