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龍巖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楓橋經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斷探索創新工作方法,培育出“客家楓橋”“道路楓橋”“林區楓橋”“綠色楓橋”等“系列楓橋”調解品牌,讓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全市遍地開花。
新羅區2008年就在全省首創成立了交通事故調解委員會,打造“道路楓橋”調解品牌,形成以“人民調解為基礎、行政調解為補充,司法調解為主導、司法審判為保障”的一站式道路交通事故化解機制。十多年來,該調解委員會共接待群眾7.5萬余人,成功調解矛盾糾紛32738起,調解成功率達95.8%,走出了一條“行政、司法、民眾三贏”的交通事故調解新路子。
“嚴氏祖宗遺訓‘和鄉里以處親朋’,你們應該傳承發揚父輩‘和為貴’的作風……”這是永定區龍潭鎮調委會引用嚴氏祖訓,調解當地村民宅基地糾紛,譜寫現代版“六尺巷”的故事,也是永定區把“和貴、規矩、向善、崇法”等客家家訓融入基層治理,打造“客家楓橋”調解品牌的實踐。2016年以來,永定區運用客家家訓化解矛盾糾紛7661起,占調處糾紛總數的79%,調處成功率達100%。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連城縣森林覆蓋率達81.86%,位居省、市前列。為妥善處理山林糾紛,保護綠水青山,連城縣通過走好“保障棋”“隊伍棋”“機制棋”,打造“林區楓橋”連城調解模式,從源頭化解涉林矛盾糾紛,有力促進了連城縣和諧林區健康發展。2019年至今,全縣共成功調解1409起涉林糾紛,調解成功率92.39%,推動一起又一起涉林糾紛圓滿化解。
武平萬安鎮捷文村被譽為“全國林改策源地”。武平縣通過開辦全省首家“林農法治夜校”,推動捷文村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法治宣傳、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和源頭治理等工作,以法治促改革,護航綠色發展,服務鄉村振興和生態文明建設,打造”綠色楓橋”。2012年以來,林農法治夜校培訓林農5萬余人次,幫助林農學法用法。2021年,捷文村獲評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此外,我市還成功打造了“邊界楓橋”“園區楓橋”“臺胞楓橋”等調解品牌。近三年,在調解品牌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下,我市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分別達97.1%、97.9%、98.8%,把大量的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促進了全市社會和諧穩定。今年上半年,我市群眾安全感率為99.4%,全省第一。(融媒體記者 羅煥輝 通訊員 林秀芳)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