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的季節里,走進漳平市新橋鎮逢湖村,隨處可見三華李樹的身影,已經掛果的枝條在春風中輕輕搖曳,預示著今年又將是一個豐收年。
三華李在村里種植歷史有三十多年之久,是村民一項重要的收入來源,也是作為該村的主導產業之一,它的推廣得益于一個名叫鄭開濱的人。鄭開濱是市五屆人大代表、漳平市新橋鎮逢湖村黨支部書記。
“怎么讓村民的腰包更鼓一點,生活更富足一點?”鄭開濱把目光放在易種養、周期短、收益高的三華李上。帶著村民大力推廣種植三華李,并于2016年創建三華李果樹黨員示范基地,指導村民科學種植。許多原先被荒廢的山坳、泥田都利用起來了,村道兩邊也全部種上了三華李,目前全村共有三華李2000多畝,去年村民增加收入300多萬元。這一做法不僅增加了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又讓村民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創收。
作為一名村黨支部書記,鄭開濱積極投身到富民興村、打造集體經濟發展強村的事業中,他帶領群眾建設美麗鄉村,讓群眾都能從中獲得收益,讓群眾滿意;作為一名市人大代表,他及時有效地解決老百姓身邊的急事、難事。
要致富先修路,以前逢湖白坂自然村的村民出門走的是土路,村民運輸毛竹、水果也只能走這一條土路。泥濘顛簸的土路不僅給村民出行帶來極大不便,也是制約白坂自然村發展的一個瓶頸。村民對修路的充滿期盼。2018年,鄭開濱以人大代表的身份,積極向上級土地部門爭取項目,將白坂至逢湖的村道進行硬化拓寬,全長4.4公里,受到群眾的大力支持。這個月,這條民生路即將開通。
讓孩子就近讀好書是村民們向鄭開濱反映的一件大事。以前孩子們要去離家十多公里的新橋中心校上學,路途遙遠家長接送不便。自2015年逢湖小學恢復辦學以來,吸收了逢湖村及附近村落的130多個孩子來上學。但是所有的教學、辦公以及寄宿學生的食宿全都擠在唯一的一座舊的三層教學樓里,許多教學活動無法正常開展。
為了讓老師和孩子們安心上好學,帶著群眾的期盼,2018年,鄭開濱積極向上級教育部門爭取資金300多萬元建設逢湖小學綜合樓,主要用于開辦食堂和宿舍,恢復原教學樓的館室功能,為孩子們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目前該綜合樓已經建成進入驗收階段,預計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
這棟綜合樓建成投用后,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該校師生的學習和食宿問題。“學生的生活、住宿好了,我們的教學樓騰出來,教學樓里就可以啟用多的館室,來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漳平市新橋鎮逢湖小學校長張凱培說。
作為農民代表,也是老百姓的貼心人,鄭開濱始終關注各項老百姓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并形成建議、意見,附議提出了《關于扶持原中央蘇區縣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建議》。
“在代表履職的過程當中,可以吸收到群眾給我們反映的很多實際情況,并以代表的身份向上面反映群眾疾苦,幫助老百姓實現經濟生活與精神生活同步提升。”在鄭開濱看來,多反映群眾呼聲、多為群眾爭取是他身為代表的重要職責。(記者 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