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春即將來臨之際,在景區二期項目完成規劃、征遷正全面啟動建設的關鍵時刻,定光佛旅游景區再迎喜事。根據省人民政府[2017]1號文,定光佛信俗入選福建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與媽祖信俗一起成為福建省10個民俗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對武平以仙佛文化為主要內涵的“養生福地,清新武平”品牌打造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定光佛旅游景區位于武平縣巖前鎮集鎮。景區以定光佛像寺廟為核心,由獅巖、出米石等景點構成。景區于2013年1月28日被福建省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授予國家3A級旅游景區。景區成立以來,完成了一期建設項目,啟動了二期建設項目,投入近2000多萬元。景區是定光佛肉身(姓鄭,名自嚴,今廈門同安區人)修煉轉世成佛之地,其圓寂前因保護客家人幸福安康而受到客家人敬仰,被奉為客家人的“守護神”,景區也成了定光佛信仰的發源地。
定光古佛的來源有很多種說法,在武平當地流傳最普遍的,是說他原來是唐末宋初的高僧,俗家姓鄭,名自嚴。祖父仕唐,為四門斬斫使;父任同安令,故為同安人。年十一出家,投汀州契緣法師席下,年十七游豫章,入廬陵契悟于西峰圓凈大師。得道後在汀州地區傳法。曾經為蓮城諸地方除蛟患,在武平縣南巖隱居時,又收服了山中的猛虎和巨蟒,鄉民非常尊敬他,建庵供他居住。他在八十二歲時坐逝。多年以後,汀州城遭寇賊圍攻,相傳他顯靈退敵,使全城轉危為安。朝廷于是頒賜匾額,將他住過的庵寺命名為“定光院”,他也因而被尊為“定光佛”,成為閩西汀州的守護神。
在中國南方和東南亞、臺灣等地客家人的聚集地,都有定光佛信眾和寺廟。在武平縣巖前鎮獅巖定光古佛弘揚佛法的重要道場,每逢正月初六——定光古佛生日,當地都要舉行盛大的醮事活動,接受民間祭拜。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