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春節將近,連城縣文新中學的20余名師生代表來到某部64分隊,與官兵們一道迎春節、話未來。每逢“八一”、元旦、春節,該校的師生都會來到軍營,向共建單位的官兵匯報學校情況,交流探討軍校共建。2017年,教育部命名4382所學校為“國防教育特色學校——文新中學成了我省55所、龍巖18所學校之一,也是連城唯一的一所農村中學。但這張“名片”的背后,凝聚著幾代文新人的執著與深愛。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文新中學應運而生,這所與某部場務連毗鄰的學校,從建校之初就把軍校共建作為學校建設的首要任務來抓。三十年來,文新中學闖出了一條軍校共建的“文新特色”。30年間,累計有2000多名官兵與6000多名學生結成共建共育對子。一撥官兵提拔退伍了,接力棒會傳給下一撥官兵。30年間,官兵累計結對幫助460多名后進生成了學習標兵。學生家中有難,官兵必定伸出援助之手。反之,官兵家中如遭不幸,師生也慷慨解囊。前不久,九(三)班學生羅強父親不幸去世,母親又患乳腺癌,學校發動捐款,官兵也解囊相助,為小羅送去幾千元捐款。去年7月,駐軍一名劉姓士兵家遭洪災,師生們也將一萬多元寄到戰士老家。
走進該校,筆者看到,無論是教學區還是住宿區,儼然就像進入部隊井然有序。教室內所有教具整齊劃一、書籍擺放齊整;宿舍內被子成方成塊,用具排列有序。每年10月13日,少先大隊暨少年軍校成立大會,都會邀請共建單位官兵擔任學校少年軍校校外輔導員,并邀請輔導員進教室,進課堂,講授國防知識。而每年“八一”建軍節,學校都會組織優秀團隊干到64分隊駐地體驗部隊生活。通過營房設施、內務設置、學習室、榮譽室和消防器材庫的參觀以及內務整理、用具擺放、消防器材使用等的實踐操作,體驗部隊生活,改變學生的生活習慣,樹立集體榮譽感。(記者傅長盛通訊員張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