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村民們便開始為晚上游花燈忙碌著,一家人一起給花燈描繪上彩。璧洲燈籠獨具特色,它采用純手工萬字眉,上下三層,左右兩側,多達20多盞燈。龍燈由每家每戶負責做一節,每節花燈如果一人獨立完成,需要15到20天時間。
夜幕降臨,家家戶戶門前點亮南宋燈籠,十二生肖燈籠亮相登場,村民們幾戶人合抬一個花燈出游,擎花燈的師傅們個個挺胸、沉腰、收腹,走“雉雞步”,使花燈穩定地行進。在龍頭的引領下,數百名村民抬著各種造型的燈籠浩浩蕩蕩地穿行在村里的大街小巷、田間地頭,整個隊伍長達200多米,放眼望去,流光溢彩,花團錦簇,美不勝收。
游燈籠是璧洲民俗文化的一大特色,它完整保留著800年前南宋時期的民俗遺風,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可謂是“南宋燈籠活化石,客家文化的桃花源”。
煙花綻放的夜空,溪邊的廊橋花燈,連同水中的倒影,仿佛穿越古今,一夢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