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近日,我們走進連城縣城關第二中心小學,課間活動時間學生們正在操場上,一邊唱著歌曲《感恩的心》,一邊做手語操。這是該校創建感恩特色學校一項重要內容,通過傳唱感恩歌曲,普及感恩的心手語操,教育學生學會感恩。
“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激發他們求知欲望,樹立立志成才信心。”該校校長吳星光介紹說。學校從2006年開始創建特色校,以感恩教育為主線,充分利用傳統節假日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開設感恩校本課程,在課堂教學中有機滲透感恩教育內容,把學生培養成為有用的棟梁之才,形成“學會感恩,立志成才”的辦學特色。學校先后榮獲省先進教工之家、省少先隊紅旗大隊,市特色示范小學、市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市課程改革先進單位等。
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
“讓每一面墻壁,每一個樓道都會說話,讓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潛移默化得到教育。”吳星光說道。走進校園,可以感受到校園濃厚的感恩文化,學校章程、校訓、校歌、三風、校標中融入感恩元素,感恩文化主題墻,樓層走廊展示名人名言,各班創設各具特色的“感恩心語”欄目,貼滿寫有學生心里話的感恩卡,記錄學生在活動中點滴體會、感悟,整個校園處處充滿濃濃的感恩之情。
“通過孝敬父母活動,我懂得了孝敬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問聲好、倒杯茶都是孝敬的表現。”五年級“孝心少年”柯詩雨有感而言。學校整合校內外各種教育資源,持之以恒抓實感恩教育,開展感恩系列教育,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學校開設感恩教育校本課程,在課堂教學中有機滲透教育內容;要求孩子記住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生日時送上自制的禮物,送上溫馨的祝福;依托春節、母親節、六一節、教師節、國慶節、感恩節等節假日,開展豐富多彩主題教育活動;組織教師、家長、學生志愿者服務隊,重陽節到福利院開展獻愛心活動;假期德育實踐作業,見到父母外出或回家問候一聲,每天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為父母端一回洗臉水或洗一次腳,說一說自己孝敬父母的故事,背一背頌揚父母的詩句;課間做手語操、演唱《感恩的心》,體會到感恩的情懷;邀請演講專家蘭如漢到學校進行“讓真愛灑滿人間”為主題的感恩勵志演講……
在系列教育中表現突出的學生,給予“孝心少年”稱號,激勵學生向身邊的榜樣學習,把“感恩”變為自覺行為,讓學生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家人、他人和社會。
讓成才成為最終目標
“感恩于心,報恩以行”。學生充滿感恩之情,感恩一切為自己的健康成長付出心血和汗水、提供服務和幫助的人,就要樹立立志成才信心,把學生培養成為有用的棟梁之才。
課堂教學是特色學校建設的主渠道,該校把“學會感恩,立志成才”融入課堂教學中。開辟“一課三評”、“課題研究”、“校本課程”等綠色通道,讓全體老師自覺參與到特色學校建設中來。學校確立以學科教研組為中心,把科任教師在“一評”中是否找出特色的滲透點,在“二評”、“三評”中以課堂教學中是否有機滲透學會感恩、立志成才的教育內容,使課堂教學呈現出一派勃勃生機;先后開展《學會感恩,立志成才》、《班級特色文化建設的實踐》、《班主任隊伍建設發展規劃》等課題研究,全體老師積極參與研究,對特色創建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展開探討;重點開發建設“學會感恩,立志成才”為載體的校本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總結幾年來在感恩教育工作方面的成功經驗,選取優秀教育案例,以節假日為主線,以實踐活動為主要方式進行編寫,每周開設一節課,由班主任老師擔任教學工作。
全面提升學生素質,促進學生立志成才。每學期.開展一次“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為主題的國學經典誦讀活動,以“立志成才”為著力點,舉辦“我愛閱讀,放飛夢想”為主題的讀書節活動,開展“班班有歌聲,周周有歌舞”活動等,表彰一批“誦讀之星”“閱讀之星”, 激發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實施“一生雙愛”工程,即讓學生喜愛上二種以上一生受用的體育技能和藝術技能,每個學生都可根據自身條件及興趣愛好自選活動項目,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學生素質全面提升,僅去年學校就有231位學生在縣以上的各種競賽活動中獲獎。
感恩,是民族的優良傳統,感恩教育已經融入該校的方方面面,感恩之歌在校園中飄蕩,感恩特色教育不斷推向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