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末、唐、宋及明清時期,以中原大地為中心的區域出現過五次較大的戰亂,為躲避戰亂,大量的中原漢人遷徙到石城及其周邊地區定居、繁衍。這些中原漢人與當地土著兼并,融合、同化、改造、創新,經過漫長的歷史進程,最終形成了漢民族中獨具特色的客家風情。
石城地處贛江源頭,素有“閩粵通衢”、“客家搖籃”之稱。由石城,客家人繼續遷徙到福建,廣東一帶。
南廬屋是石城客家歷史的見證。
大畬村的古戲臺在周末都會進行著客家民俗演出。
就在這個戲臺,給游人們演繹著客家人的前世今生
出了古戲臺,左邊就是客家建筑的代表--南廬屋。
南廬屋座落于琴江鎮大畬村,背附風光秀麗的通天寨,左右青山環繞。這樣的一座大宅子,承載著客家人的信念和傳統。
聚族而居的理想,不忘祖宗的心愿,凝固在這古老的建筑之中。
它沒用鋼筋水泥,沒用螺絲鐵釘,但是卻構建了九十九間半的壯觀,間間相通,廊廊相連,回環曲折,縈繞無盡,雕刻精美,經歷了近三百年的風雨巍然屹立。
可以想象,蓋的起如此豪宅的當年是如何的土豪。
宅子里的大紅轎子,迎接過幾位新娘子呢。也許,這大紅花轎承載過那些大院女子的悲歡。
大宅子前面的池塘,既起蓄水作用,又可以洗滌衣物,更是一幅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畫卷。
山水的完美融合,風水學來說是塊風水寶地。。風水雖好,也離不開客家人的勤勞,讓屋主人興旺發達。
一陣風吹過,泛起層層漣漪
那些古老的圓柏,與老宅子一起講述著客家人的歷史
一只路過的鴨子,增添幾許農家諧趣
已經是夕陽西下,我們依然流連,不想歸去。
一抹夕陽掩映池塘,這是一個現代桃花源。
夕陽太美,不忍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