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市高度重視搶抓“互聯網+”新機遇,并通過激活主體、搭建平臺,構建銷售、服務和物流體系、開展培訓和政策鼓勵等一系列措施,強力推進電商產業發展。
在如何加快發展傳統行業互聯網+,推動地方經濟增長方式轉型,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方面,政協委員們也表達了思考與建議。
資金信貸難 獎勵門檻高
“入駐電商企業多數為初始創業,規模不大,啟動資金是比較大的問題。”農工黨龍巖市委在政協提案《關于加快龍巖市傳統產業互聯網+發展的建議》中提到,資金信貸問題成為制約傳統產業互聯網+發展的主要困難。作為初始創業者,基本沒有什么資產,屬于典型輕資產企業,無法走銀行資產抵押貸款融資的路子。同時,也缺少必要的信用擔保貸款基礎。
雖然,各地相繼出臺了電商扶持政策,但門檻相對較高,常常是“錦上添花”而難以實現“雪中送炭”。例如:一些扶持政策要求年銷售額500萬以上。如此“硬件”,導致龍巖市大部分電商企業都無法享受獎勵政策。
人才成本高 人才留住難
龍巖市電商快速發展,但電商人才存在較大缺口,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傳統產業互聯網+發展。
據悉,龍巖市電商運營、軟件設計、美工攝影、倉儲物流、方案策劃等方面人才緊缺,間接導致一些有意發展電商的傳統產業,在電商的“浪潮”前面猶豫不前,甚至一些農村電商企業在經歷初期的高速增長后,后繼乏力。
“目前,龍巖市電商企業給予員工的工資福利已無法與沿海城市相比。”政協委員分析道,待遇不高導致本地優秀電商人才流向福州、廈門、泉州等沿海發達地區。同時,由于龍巖市電商企業相對起步晚,不少公司地址設在開發區,交通相對不夠便捷,周邊也缺乏配套休閑娛樂的設施。即使部分企業高新聘請人才,也時常存在留人難的狀況。
產品同質化 標準難統一
龍巖地處山區,富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不少特色農副產品遠近聞名。龍巖咸酥花生,可謂聲名遠播,龍巖市生產銷售龍巖咸酥花生的企業和家庭作坊更是數不勝數。但在眾多企業中,只有部分規模化生產企業取得QS認證,并配備了專門的質量檢測儀器。
相當一部分農村原生態的農產品,未取得相關產品質量檢測標準認證,這直接導致了銷售時,消費者想買又擔心質量問題,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傳統產業互聯網+發展。龍巖某公司主要經營本土特色農副產品,如:黃花菜、木耳、赤小豆、長豆角、茶油等,但因生產工藝、配料等原因,暫時無法通過QS認證,互聯網+發展遭遇瓶頸。
傳統產業巨大潛力,探索“互聯網+”是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方向,正在給傳統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記者 劉菲菲 羅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