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太感謝了,感謝你們及時幫我找回了丟失的證件!”3月17日上午,來自廈門的黃先生緊緊握著上杭縣公安局古田派出所民警的手表示感謝。原來,當天黃先生一家來古田會址景區游玩,隨身攜帶的挎包不慎丟失,包里有一批重要證件,黃先生著急地來到會址警務室求助,民警不到半小時就找回了挎包。
作為守護紅色圣地的紅心警隊,一代又一代的古田派出所民警傳承古田會議紅色基因,堅定革命信仰,恪守為民宗旨,創新社會管理,始終踐行著“人民公安為人民”的莊嚴承諾。
傳承紅色基因,警隊接力棒交到哪里,紅色基因就傳承到哪里
古田會議奠定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軍魂,紅色基因的本質是為民。古田派出所傳承了一心為民的紅色基因,歷任民警忠誠守望,矢志不渝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
1959年1月,古田派出所在竹嶺村正式設立。當初條件雖然艱苦,但“把繼承和發揚古田會議精神作為立警之本、力量之源”——這句榮譽室里寫在最前面的標語是古田所永遠不變的警魂。有一次,距派出所二十多公里的赤坑村發生盜竊案,一婦人家中失竊幾百元,婦人絕望之際拖兒帶女想到自殺。接到報案后,第二任所長肖增元帶領民警蹲守一周終于破案并追回贓款,婦人感激涕零。
1994年10月5日凌晨,在319國道古田鎮苧園村老屋背路段,一輛載有25人的客車上,一名身上綁帶引爆裝置炸藥包的歹徒對車上乘客實施搶劫,與民警對峙兩小時,千鈞一發之際,時任所長楊意林果斷開槍擊中歹徒腿部,生擒歹徒,及時排除一起突發重大險情。受父親的影響,楊意林的兒子楊鑫大學畢業后毅然加入公安隊伍,并主動要求到父親曾經戰斗過的古田派出所工作。
傳承好紅色基因,堅持抓黨建帶隊伍、以隊建促工作,該所成立全省首個基層派出所黨支部,在全省首創“黨建鑄魂工作室”,形成“學習型、民生型、創新型、人文型、數字型”五型黨建工作模式。被授予全市紅土標兵工作室。
構建紅土警務,治安的難點在哪里,社會管理創新就跟進到哪里
在集鎮上開飯店的老板娘金花常說:“現在古田的治安越來越好,我出去一般都不關店門,店里的東西從來沒少過。”如今的古田,無論在集鎮還是在最偏遠的大源村,不關家門不關店門卻平安無事的現象普遍存在,被稱作“平安古田現象”。
古田派出所整合資源,主動聯系綜治、法庭、駐鎮檢察室、司法、土地、工商等部門,建立完善部門聯席會議、聯排聯動、一村一警、民警聯系重點項目等“1+N”治理機制,激發了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活力,創新“小平臺”保障大平安,轄區監控無死角。
組建“十戶聯防”、義務平安巡邏隊、摩的司機情報信息員等群防群治組織,開展多層次防控。發揮“互聯網+”的優勢,開展“群群聯防”,建立村、企、校及行業場所微信群。2016年初,在全省率先組建總人數超過300人的軍警民聯防志愿者隊伍、紅土義警志愿者隊伍及紅土小義警志愿者隊伍,將反恐處突、安防意識全民覆蓋,防控效能提升。
2016年8月11日,一名網上在逃人員乘車進入古田,司機是軍警民聯防志愿者,他發覺該男子形跡可疑立即報警。所里組織民警和志愿者隊伍,布下天羅地網,在大家的合力圍堵下,該男子很快被抓獲歸案。
創新警務模式結出累累碩果,轄區案件數逐年下降,2016年刑事案件降到68起,只有十年前的四分之一,古田群眾安全感、滿意率始終高達95%以上。
打造紅心警隊,群眾需求在哪里,為民服務就跟進到哪里
古田是黨的群眾路線重要發祥地,古田派出所全力打造親民、愛民、為民的紅心警隊。
推出為民服務“六小工程”建設,真心實意為百姓和游客“化解小糾紛,解決小困難,偵破小案件,辦好小事情,送上小溫暖,溫馨小提醒”。民警每年為敬老院老人送去過冬的棉鞋,步行十余里山路為群眾辦證,幾經輾轉幫助失散27年的母子團聚……
派出所戶籍窗口被譽為“365天不關門的戶籍室”,被評為全省第六、七、八屆文明行業示范點。所里的女警巡邏服務隊被稱為“游客的活地圖”。2014年夏天,女民警林瀅瑛在走訪時得知,一男子的母親袁某70多歲了一直沒戶口,辦理不了農村有關補貼。林瀅瑛查找了2天的檔案資料,到3個縣市開展調查,終于幫袁某落了戶。類似的例子,在古田不勝枚舉。近年來,該所民警做好事1000余件,為農民工追回血汗錢300余萬元,為災區捐款3萬余元。
古田派出所始終把人民滿意作為永恒追求和不變情懷,實現58年安保工作“零事故”。被評為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范集體、全國優秀公安基層單位、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青年文明號等,榮立集體一等功1次、集體二等功1次,已連續三屆被評為“全國公安機關執法示范單位”。
□ 通訊員 張春波 方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