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昌建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圍繞“筑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的文藝高峰”這一主題,高度評價廣大文藝工作者在各個歷史時期作出的重要貢獻,深刻分析我國文藝事業發展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深入闡述了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努力方向和實現路徑,對廣大文藝工作者更好肩負歷史使命提出了殷切希望。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發出了社會主義文藝大發展大繁榮的動員令,吹響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文藝號角。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切實把思想認識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響應時代召喚,追求藝術理想,根植閩西大地,辛勤耕耘、潛心創作、傾情奉獻,推進龍巖文藝事業繁榮發展。
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沒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寫出有骨氣、有個性、有神采的作品。我們閩西有積淀深厚的紅色文化、源遠流長的客家文化、閩南文化和獨具魅力的生態文化,多種文化相互交融、交相輝映。這是閩西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也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內容,是閩西人民的“根”之所在、“魂”之所系。我們要集中力量,加大力度,深入挖掘閩西優秀文化的內在精神價值,梳理紅色基因圖譜,加大對閩西優秀文化宣傳教育,讓閩西優秀文化深入人心。要樹立高度的龍巖文化自信,高舉龍巖文化旗幟,堅守龍巖文化立場,彰顯龍巖文化優勢,善于從閩西優秀文化寶庫中萃取精華、汲取能量,始終保持對閩西文化理想、文化價值的高度自信,保持對閩西文化生命力、創造力的高度自信,努力創作優秀的文藝作品,使之成為激勵閩西老區蘇區人民建設新龍巖的精神力量。
扎根人民生活。習近平總書記說“一切優秀文藝工作者的藝術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優秀文藝創作都為了人民。離開了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今天,在閩西大地上,309萬人民群眾正上演著波瀾壯闊的活劇,龍巖蓬勃發展,家庭酸甜苦辣,百姓歡樂憂傷,構成了氣象萬千的生活景象,充滿著感人肺腑的故事,洋溢著激昂跳動的樂章,展現出色彩斑斕的畫面。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始終把閩西人民的冷暖和幸福放在心中,把閩西人民的喜怒哀樂傾注在自己的筆端,謳歌奮斗人生、刻畫最美人物、弘揚社會正能量,鼓舞人們在黑暗面前不氣餒、在困難面前不低頭,用理性之光、正義之光、善良之光照亮生活。
書寫偉大時代。“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反映時代、書寫時代、謳歌時代是文藝工作者的使命。任何一個時代的經典文藝作品都是那個時代社會生活和精神的寫照,都具有那個時代的烙印和特征。歷史實踐證明,真正的傳世之作,從來不是簡單反映個人的喜怒哀樂,而是反映那個時代進步的主流;真正優秀的大作家、大藝術家,從來不是簡單反映一己之私,而總是擔當著一個時代的使命。當前,我們正處在一個干事創業、創新求變的時代,全市上下正深入貫徹省第十次黨代會和市第五次黨代會精神,緊緊圍繞再上新臺階、建設新龍巖的中心任務,全面實施“三大戰略”,深入打好“三大戰役”,全力建設創新型工貿旅游強市,為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龍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這個時代到處充滿著生機和活力、到處洋溢著突圍突破的戰斗精神,為閩西文藝發展提供了無盡的礦藏。我們要把握時代脈搏,承擔時代使命,聆聽時代聲音,勇于回答時代課題,用文藝發時代之先聲、開社會之先風、啟智慧之先河,描繪好龍巖色彩、講述好龍巖故事,創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作品,續寫好閩西歷史、閩西發展、閩西輝煌。
打造精品力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不乏生動的故事,關鍵要有講好故事的能力;中國不乏史詩般的實踐,關鍵要有創作史詩的雄心。”我們要樹立打造文藝經典的雄心壯志,強化精品意識,努力在打造優秀中長篇小說創作生產、優秀電影電視劇培育、傳統戲曲傳承保護與弘揚、舞臺藝術精品、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建設“五大工程”中體現閩西作為、彰顯閩西特色。要堅守藝術理想,用專注的態度、敬業的精神、踏實的努力,明心靜氣、精雕細刻,創作出更多高質量、高品位的作品,特別在市場經濟大潮面前,要耐得住寂寞、穩得住心神,把文藝工作當作事業來經營,聚精會神、心無旁騖,不當市場的奴隸,敢于向炫富競奢的浮夸說“不”,向低俗媚俗的炒作說“不”,向見利忘義的陋行說“不”。要勇于創新創造,在提高原創力上下功夫,在拓展題材、內容、形式、手法上下功夫,讓作品更加精彩紛呈、引人入勝。要推動互聯網文藝加快發展,加強對網絡文藝人才培養,大力實施VR、AR、微視頻創拍等精品項目,讓更多優秀作品通過互聯網和新媒體廣泛傳播出去。
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文學家、藝術家。我們要牢記使命、牢記職責,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服務人民、書寫時代,創造出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藝精品,努力攀登文藝高峰,為再上新臺階、建設新龍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系龍巖市委常委、秘書長、宣傳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