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山巒疊翠,生機勃發。在閩贛交界的長汀縣古城鎮中都村,貧困戶李玉昌種植的17畝蓮子已長出五六十厘米高,荷葉圓圓。此外,他還養殖了5箱蜜蜂,100余只鴨和一畝小龍蝦,2019年單靠發展產業收益7.55萬元,今年更是信心滿滿。
長汀縣將脫貧攻堅與發展特色產業相結合,落實強農惠農政策,激活“造血”功能。全縣培育和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746家,家庭農場1786家,作為產業帶動龍頭,引導土地流轉14.5萬畝,建成設施農業面積2200畝,發展河田雞、檳榔芋、百香果、中草藥等特色產業。河田鎮采取“政府搭臺、經營主體撐臺、貧困戶唱戲”的模式,推進河田雞產業扶貧。2019年實施河田雞養殖激勵性扶貧項目119個,覆蓋100%農村鄉鎮,參與帶動的經營主體46個,受益貧困戶2535戶8448人,貧困戶養殖河田雞近48萬羽,戶均養殖河田雞年增收5300元,河田雞成為貧困戶增收的“短平快”項目。
該縣不斷豐富運作模式,推廣“黨建+村集體+合作社+貧困戶”、“企業+基地+貧困戶”、“合作社+貧困戶”等模式,鼓勵農業龍頭企業、家庭農場、農村經濟合作社、種養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通過為貧困戶發展生產,推動貧困戶增收脫貧。河田鎮蘆竹村,整合各類資金,流轉土地158畝,興建農業扶貧車間,種植獼猴桃、百香果、草莓、羊肚菌及木荷樹苗培育,項目收益分成村集體30%,合作社30%,貧困戶30%,還有10%用于大棚維護。全村24戶貧困戶都參與扶貧車間項目,實現了村集體經濟與貧困戶雙增收。該村貧困戶范升華夫婦,參與草莓管理和木荷樹苗養護,一年收入2萬多元,此外他還到社會上為建筑項目做泥水工,一年也有3萬元左右收入。
用好小額信貸,幫扶貧困戶發展產業增收。長汀成立扶貧開發投資有限公司,抓小額信貸扶貧,著力解決貧困戶發展生產缺少資金難題。2016年以來,累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1.7045億元,幫扶貧困戶2568戶,使缺資金的貧困戶100%獲得資金幫扶。河田鎮伯湖村貧困戶黃勝榮,經過雨露計劃培訓,掌握了檳榔芋種植技術和管理,2018年獲得5萬元扶貧小額貼息貸款,種植了180擔的檳榔芋,成功賺了第一桶金10萬元,從而邁上了脫貧致富之路。(通訊員 陳天長 曾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