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擴張
借力AI,中國彩電巨頭不僅著眼于創新應用,還希望加快在海外市場的開疆拓土。
有意思的是,2018CES上,積極擴張海外市場的中國彩電巨頭,已經悄然在不同的智能生態下“站隊”了。對于智能語音引擎,創維選擇了谷歌Assistant,海信則選擇了亞馬遜的Alex。而TCL與美國流媒體平臺服務商Roku一直有深入合作。
TCL集團副總裁、TCL多媒體CEO王成坦言,智能電視的大屏可以更好地與人互動,是更理想的智能家居的新入口。但是光有智能語音控制不夠,還需要有一個生態。TCL會選擇符合自身利益的發展方向,“包括Alex和谷歌也可以合作。”
AI是支撐中國彩電企業在海外市場打自主品牌的一個點,但不是全部。要改變中國產品以往在海外用戶心中打低價的舊形象,必須付出更多努力。
TCL多媒體北美公司總經理毛初文介紹說,經過努力,2017年TCL在北美市場已經躍升到銷量第三名。這個過程也經歷了艱辛。最初,TCL在2010年先進入亞馬遜,在網上銷售,TCL不斷完善售后服務,積累品牌口碑。接著,憑借上下游產業鏈一體化的優勢,進入沃爾瑪。然后,進入Costco會員店、以女性顧客為主的Target。最后,進入百思買。在此過程中,產品結構隨之不斷優化升級。去年,TCL在北美的彩電銷量實現了翻倍增長。
與此同時,TCL繼續積極拓展海外新興國家市場。如今,TCL在巴西、阿根廷、印度等國家都設立了合資公司。受益于發達國家市場與海外新興市場的同步推進,TCL多媒體去年海外業務實現較快增長,海外收入的占比已達60%。
王成認為,“中國市場已進入成熟期,海外市場有很大空間。在發達國家市場,中國品牌還沒進入主流,TCL在美國市場剛做了一點點。很多發展中國家市場,像東南亞、印度、非洲,對中小尺寸電視有大量需求,中國品牌相對來說還有很大機會。”伴隨國家“一帶一路”的政策,把高品質的產品輸出去,這是TCL全球經營的戰略。
正是為了樹立更加全球化、年輕化的品牌形象,TCL集團2月5日宣布正式簽約國際足球巨星內馬爾為形象代言人,希望在世界杯之年繼續擴大市場份額。
海信早于去年就簽約成為2018俄羅斯世界杯的官方贊助商。去年11月,海信又以約7.98億元人民幣,收購了東芝彩電業務95%的股權。青島海信國際營銷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聃曾向第一財經表示,預計2017年海信集團的海外收入將有望首次超過國內收入。
2018CES期間,海信繼續大打激光電視的“牌”,希望在LG的OLED電視、三星的QLED電視“兩大陣營”之外,支撐自身的品牌差異化。海信集團總裁劉洪新透露,2018年海信將推出300英寸的激光電視,并在中國市場開設100家激光電視的專賣店。劉洪新沒有透露的是,海信今年還有可能將正式推出OLED電視,其實去年海信已展示過商用OLED電視。
IHS中國區研究總監張兵認為,海信收購東芝之后,可擴大日本、北美市場份額,并獲得東芝在8K、OLED電視上的技術,雙品牌運作將有助于海信真正變成一個全球化品牌。
創維去年的海外業務也增長明顯。2017財年上半年(去年4-9月),創維海外營業額75.89億港元,占總體營業額35.3%,同比上升21.1%。其中,彩電海外營業額58.2億港元,同比上升29%。自2015年收購德國美茲之后,創維在歐洲實行“Skyworth + Metz”的雙品牌戰略,加快擴張的步伐,目前已進入法國、比利時、意大利等10多個歐洲國家的市場。
去年下半年,創維把國內營業與海外營銷的業務合并在一起,并由海外營銷總經理孫偉中來統管全球營銷。孫偉中告訴第一財經,創維已成立全球電商中心,共享國內的電商人才,“產品智能化,網上新渠道興起,必須抓住這些機會。”
呼喚真正的巨頭
據IHS提供的2017年前三季全球彩電品牌出貨量排名,三星、LG繼續位居第一、第二位,TCL、海信緊跟其后,位于第三、第四位,索尼第五,創維、海爾也在前十。張兵說,三星由于聚焦盈利而份額有所下降,LG的份額穩定,“中國品牌增長強勁”。
據奧維云網(AVC)2017年全球電視品牌出貨總結報告,全球電視品牌2017年出貨量2.2億臺,與2016年相比下降3.3%。
在這樣的情況下,TCL品牌(包含Melody、Rowa、Toshiba中國等)全年出貨1489萬臺,同比增長14%,位居全球第三位。2017年TCL完成了美國六大渠道的全面覆蓋,在美國出貨量全年超過400萬臺,實現翻倍增長。
海信(包含北美SHARP)全球電視品牌出貨1340萬臺,同比減少5%。在中國,海信2017年出貨760萬臺,占據中國市場第一名。在海外,海信主攻高端市場、主打自主品牌,用品牌力拉動國際市場持續增長。2017年,在日本、南非、澳洲出貨量同比都大幅增長。
不過,從出貨規模看,中國企業與全球行業龍頭相比仍有明顯差距。奧維的數據顯示,三星2017年電視出貨4190萬臺,同比減少13%,市場份額近年來首次跌破20%。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三星策略性地轉移到50英寸以上的大尺寸高階市場,以提升利潤。而LG電子2017年電視出貨量2750萬臺,OLED電視突破110萬臺,全球市場份額穩定在13%。
上游面板巨頭繼續在中國增加投資,對中國彩電品牌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
京東方去年12月在合肥的10.5代線投產,今年將可以量產65英寸、75英寸液晶電視面板,預計京東方還會在武漢再建一條10.5代線。而TCL集團旗下的華星光電,正在深圳建設11代(也即10.5代)液晶面板線,今年會考慮再上一條10.5代線。富士康廣州10.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也在建設當中。
此外,LG Display在廣州設立8.5代的OLED面板生產線項目,2017年12月終于獲得韓國政府的審批放行。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LGD廣州8.5代OLED項目預計在2019年下半年投產,目前正在密鑼緊鼓的建設中。
群智咨詢預計到2019年,中國面板廠的產能規模將達到全球第一。TCL多媒體海外業務中心總經理吳吉宇認為,未來三年是中國業國際化的最好時間窗口,是“黃金期”。
吳吉宇透露,TCL圍繞全球容量最大的十個市場,加上自身發展快速的市場,圈定了16個國家,覆蓋北美、歐洲兩大重點市場,包括德國、英國、法國、日本、印度、俄羅斯、印度尼西亞、墨西哥等,都制訂了三年發展計劃,以快速在全球更多國家形成自己的影響力。
“目前在彩電銷量上已是全球第三,未來我們希望在更多層面上成為真正意義的全球第三,包括品牌力、銷售力、技術創新對消費者的影響力等方面。”吳吉宇展望說。
三星、LG、索尼在2018CES上都展示了人工智能、物聯網方向的最新產品和方案。中國企業需以更快的發展速度,才能縮小差距。即使在全球最大單一彩電市場的中國,高端市場也需繼續攻克。像創維已在中國OLED電視市場位居銷量第一,但是單價與日韓企業還有差距。對此,創維集團新聞發言人李釗充滿信心地說:“正如韓國人認可三星、LG,日本人認可索尼,未來五年中國人一定會認可本土的高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