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女性垂直電商平臺蘑菇街與美麗說合并,打響2016年互聯網企業合并的第一槍。整個交易以完全換股的方式完成,蘑菇街和美麗說按2:1對價,合并后新公司整體業務估值達到30億美元,由蘑菇街CEO陳琪執掌,兩大品牌將保持獨立運營。
不出意外,這是蘑菇街這家成立近5年、以低調著稱的互聯網企業,向電商行業扔下的最為重磅的震撼彈。兩大勁敵由廝殺轉向聯姻,各路看官經歷2015年O2O瘋狂并購潮的洗禮,早已見怪不怪。但對蘑菇街和美麗說而言,當務之急是穩定軍心和梳理各自業務。
如果把本次合并放到蘑菇街5年發展歷程中,不過是驚鴻一瞥,有亮點但不足以還原其全貌。表面上看,蘑菇街發展順風順水,日活躍用戶超過2000萬,在女性垂直電商領域排名第一;深究內在,蘑菇街經歷三次重大轉型,用蘑菇街副總裁俞林茂的話來說,每次轉型都是生死考驗。
通常而言,互聯網行業變化莫測,企業轉型早已司空見慣,但在企業基因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發生重大轉型的可能性不大,像蘑菇街這種5年3次轉型的空前力度,在互聯網行業實屬罕見。當然,轉型付出的代價也非同小可,成則扶搖直上;敗則退出舞臺,生死只在一線之間。
5年3次轉型:導購、交易平臺、社交+電商
俞林茂總結道,自2011年2月14日上線以來,蘑菇街共經歷3次重大轉型。蘑菇街以社區起家,前期未對用戶和話題進行限制,幾個月后,話題討論主要集中在穿衣搭配、化妝、減肥等女性專屬范疇,18—30歲女性成為社區活躍用戶。
隨著話題討論的深入,用戶購買需求呼之欲出,分享商品鏈接成為常態,蘑菇街順勢轉型為導購,為用戶提供全網海量商品,主要來自淘寶,省去中間挑選商品環節,用戶在電商平臺完成交易。蘑菇街的第一次轉型,不僅贏得用戶認可,而且積累大量商家,為其帶去更多流量和訂單,所以商家紛紛主動尋求與蘑菇街合作。
導購階段積累的商家資源,成為蘑菇街第二次轉型的基石。2013年6月,阿里對蘑菇街的傭金接口進行限制,直接影響其營收來源,蘑菇街不得不另尋出路。2013年8月,蘑菇街決定轉型為電商平臺,2個月內完成交易體系的搭建,包括招商、支付、物流等,10月上線優店。
俞林茂透露,剛開始做交易平臺時,公司內部一度糾結用戶認可蘑菇街平臺還是淘寶商品。運營2個月后,實現月均銷售額達1.2億,用戶更認可蘑菇街社交+電商的新玩法。
2014年,為了使整個交易平臺運行更穩健,蘑菇街決定弱化社區屬性,把全部精力放在電商供應鏈的優化上,這也是蘑菇街全面發力電商的一年,全年交易額達到36億,在電商行業排名第六,成為表現極為搶眼的電商新秀。
2015年年初,陳琪和俞林茂發現,隨著淘寶京東兩強格局形成,純電商平臺之爭已經落幕,商家和用戶資源逐漸向淘寶京東傾斜,商品質量也得到提升。從長遠考慮,蘑菇街重新踏上社交+電商之路,繼續深挖社會化電商的潛在市場。
“現在你打開蘑菇街App,首屏頁面不是顯示商品,而是偏社交屬性的頁面。”俞林茂表示,經過一年發展,蘑菇街已形成內容供應鏈和商品供應鏈并駕齊驅的格局,用戶認可度非常高。
值得注意的是,談及轉型初衷和成績時,“用戶需求”成為俞林茂口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在他看來,無論做產品還是業務轉型,都必須建立在對用戶需求充分了解的基礎上。
以蘑菇街第三次轉型為例,俞林茂認為,女性線下購物是社交行為而不是商業行為,“女性購物時目的不明確,可能是為了逛街、聊天或看電影,在逛的過程中產生消費需求。”所以,蘑菇街針對性提供專家或達人分享內容,來支撐用戶購物決策。
“蘑菇街App不再是一個電商頁面,而是社交頁面,這是2015年蘑菇街業務轉型的最大變化。”俞林茂表示。
轉型陣痛:導購到交易平臺跨越最難
蘑菇街5年3次轉型,變的是,每次轉型推進難度和業務表現各不相同;不變的是,每次轉型都帶來核心競爭力的重塑和提升,轉型陣痛也在所難免。
談及哪次轉型最為艱難時,俞林茂坦言,蘑菇街每次轉型都面臨巨大挑戰,其中第二次轉型難度最大,根本原因是時間緊任務重。“從導購向電商平臺的跨越最為痛苦,痛苦在于很多未知領域需要完善,比如團隊搭建是必須邁過的一道坎,導購階段不需要客服、金融支付、倉儲、物流團隊。”
2013年8月決定轉型,10月優店上線,短短2個月,蘑菇街完成團隊搭建、整合供應鏈、支付等電商全產業鏈的初步布局,輕資產模式變成重資產模式,難度之大可想而知。要知道,導購與電商平臺業務的復雜度完全不在一個量級,后者需涉足諸多陌生領域,蘑菇街飛快打通電商鏈條的各個環節,實屬不易。
“第二次轉型需要探索諸多未知領域,僅用2個月完成,近乎面臨殘酷的生死挑戰。”俞林茂表示。
合并進展:業務和團隊整合處于了解階段
蘑菇街與美麗說合并之后,雙方真實換股比例、徐易容下一步動向、整合進展等“內幕”消息得以披露,以陳琪為首的新公司管理層始終未予以正面回應,反而加深外界的好奇。
俞林茂透露,1月11日晚上8點,蘑菇街與美麗說融合小組第一次開會,雙方管理層商討如何進行業務和團隊整合。除了確定雙總部、雙品牌運營策略,最為核心的業務和團隊整合仍處于前期互相了解階段,長遠發展計劃也正在制定過程中。
“1月11日下午蘑菇街和美麗說宣布合并時,我們還沒有清楚了解彼此團隊和業務的具體情況,近期融合小組成員每天開會到半夜。”俞林茂表示,蘑菇街和美麗說用戶重合率只有20%,前者主攻18—23歲學生群體,后者面向22—28歲白領群體,雙方擅長領域不同,可實現優勢互補。
“過去蘑菇街和美麗說是獨立公司,為搶占女性電商市場,投入大量人力和資源;現在我們是一家人,會探索更多梯度組合,面向不同的用戶群,內容和商品供應鏈呈現差異化,這是未來雙方整合的一大方向。”
俞林茂還介紹,與去年O2O瘋狂并購潮受資本驅動不同,蘑菇街與美麗說合并是團隊驅動,其中陳琪和徐易容起到關鍵作用。“移動電商競爭越來越激烈,底層工具類App向平臺化發展,雙方合并有利于更好地服務用戶,在對團隊和業務沒有影響的前提下,把公司做大做強,這是合并的初衷。”
事實上,除了團隊強力推動合并,來自外部的挑戰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2015年3月,大姨嗎上線美月優選,微盟上線萌店;7月,美柚上線柚子街;10月,京東聯合騰訊推出“品商”;電商巨頭淘寶也在大力發展網紅經濟,淘寶頭條已成為重要的流量入口。無論是蘑菇街還是美麗說,都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
在電商擴張步伐放緩的今天,社區仿佛成為新的殺手級變量,巨頭和創業者紛紛導入更多資源和團隊,如何應對外部競爭也成為新公司必須考慮的問題。俞林茂表示,每年年底蘑菇街都認為明年是最關鍵的一年,需要大膽決策,目標制定往往超出市場預期或行業平均水平。他坦言,并不擔心整個市場環境變化,而是擔心團隊能否適應公司快速發展節奏。
“無論哪個行業還是哪家公司,都必須面對底部上升的競爭,提升團隊自身戰斗力才是根本。”顯然,重回社交跑道的蘑菇街與美麗說合并,已成為女性電商的中堅力量。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未來新公司是擴大優勢還是被對手蠶食,仍存在諸多變數。(作者 龔進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