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消息,螞蟻金服今天正式對外發布2015年支付寶年賬單。
支付寶給出的數據顯示,2015年,人均支付金額增長迅速,上海首先邁入“10萬”時代,伴隨移動支付的流暢體驗,國民生活方式也正經歷全面升級,在飲食、出行、消費、理財、旅游等各個方面,變化日新月異。
上海人均支付首破10萬
支付寶2015年全民賬單顯示,2015年,按省級行政區劃分來看,上海人均支付金額排名全國首位,達到104155元,成為首個人均支付突破10萬元的省級行政區,浙江省以94192元排第二,北京、江蘇和福建分列3-5位。作為經濟先導地區,上海人均支付破10萬標志著網上人均支付開始邁入“10萬時代”。
從支付總額來看,“土豪五省”廣東、浙江、江蘇、上海和北京的支付總額依舊占據前五。但從支付總額的同比增速來看,安徽、四川、江西、河南、貴州等中西部省份甚至趕超北上廣深。
縣域經濟中,義烏、永康、蒼南、海寧、樂清、瑞安、天臺、永嘉、桐鄉和平陽為人均支付金額最多的十大縣(市)。全國范圍來看,2015年人均支付百強縣主要集中在江浙閩三省,其中浙江有33個,江蘇24個、福建16個。
移動支付占比高達65%
支付寶統計顯示,2015年移動支付筆數占整體比例高達65%,而去年這個數字是49.3%,今年比去年增長了15.8個百分點。
在支付寶的推動下,移動支付正重塑著人們的生活和經濟形態,今天,人們吃飯用支付寶點餐,逛超市掏出手機買單,打車用支付寶付費,甚至用手機理財已經不是新鮮事了。
在移動支付滲透率方面,西部地區更高。2015年,移動支付筆數占比排前五的地區分別是西藏,貴州、甘肅、陜西和青海,其移動支付占比高達83.3%、79.7%、79.4%、78.8%和78.7%。
黃燜雞米飯成國民第一料理
移動支付的覆蓋區域從一線城市逐漸向二、三線城市延伸。
支付寶全民賬單數據顯示,2015年,用戶的餐飲消費(不含外賣),平均每筆支出36元。吃貨云集最多的是上海,其后是北京、杭州、武漢、廣州、深圳、南京、蘇州、成都和寧波。
在各色各樣的餐飲小吃中,黃燜雞米飯力壓蘭州拉面和沙縣小吃,成為新一代最受歡迎的國民料理。
去年上過頭條的“青島大蝦”,在青島的行情其實一般,消費總筆數顯示,大蝦反而在重慶、合肥和杭州最暢銷。
隨著O2O的普及,在吃方面,點外賣也成為2015年生活的一種常態,筆均支出30元。其中,杭州、武漢、溫州、上海、深圳、寧波、北京、廈門、福州和廣州的外賣點餐量最大,而寧波大學、浙江大學、集美大學的學生則最愛叫外賣。
出行方面,去年全國人民平均每次打車的花費為20元。在早高峰中,沈陽、青島、天津的上班族最愛用手機打車;而在夜間,廣州的90后打車筆數全國居首,顯示出廣州的夜生活豐富的一面。手機打車活躍榜中,杭州排第一,其打車訂單量占到全國11.4%,其后是成都、廣州、上海、北京。
整體上看,移動支付作為新經濟的一種方式,正在快速滲透到人們的生活,而且覆蓋區域也逐漸從一線城市逐漸向二、三線城市延伸。
學生理財崛起 每5個投資客1個是學生
支付寶2015年全民數據顯示,參與招財寶和余額寶的理財用戶,人均獲得256.7元的收益。這批理財大軍中,80后理財人群占比40.6%,90后理財人群占比37.3%,可見90后與80后一起成為互聯網理財人群的中堅力量。在90后用戶中,學生群體崛起迅猛,18-22歲的中學生和大學生用戶的占比達到近20%。每5個互聯網理財用戶就有1個是學生,可見學生理財的流行。
從財商上看,北京人最會理財,去年人均收益達447元,其次是上海、杭州人,人均獲得收益437元和420元。總體看來,一線城市總體的人均理財收益數據較為領先,而二線城市與三線城市相比差距則并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參與理財的人群中,有14.4%的用戶來自農村地區,沉睡多年的農村理財市場需求開始得到釋放。這是也互聯網金融的魅力所在,低門檻和便捷化,即便是大學生和農民也能享受普惠金融服務。
在投保人數上,90后以43.1%的占比取代80后,成為保險市場的絕對主力。而2015年最受關注的扶老人險,數據顯示,90后購買數量占比60%,超越80后。可見青年人不僅會花錢,也愛護自己和家人。
在投保筆數上,上海人排第一,其次是北京、杭州、廣州、深圳。整體上看,沿海發達地區用戶的保障意識普遍高于二三線城市。
對于保障選擇上,男性比較關心汽車、數碼等財產的保障,傾向購買汽車相關保險、電腦相關保險等險種;而女性考慮則細致得多,他們更在意健康、旅行安全等,于是更喜歡購買女性疾病險、美顏險和境外旅行險等險種。
不同年齡用戶對保險種類的喜好也千差萬別。數據顯示,大學畢業剛走向社會的用戶,大多正處在戀愛或渴望戀愛的階段,對“七夕脫單樂”、“愛心重疾險”有明顯偏好;30歲以上的用戶更關注家庭成員的健康,會選兒童或老人健康險、航空汽車意外險等。
海外消費力驚人 線下刷支付寶人均花1285元
全民賬單數據顯示,過去一年,用戶的境外消費力大漲。其中,海淘人均消費844元;境外線下刷支付寶人均消費1285元;而退稅人均金額超540元。
海淘方面,廣東人消費力最強,消費支出筆數占全國11.6%;浙江以10%的份額緊隨其后,之后是江蘇、上海、北京。盡管海淘消費主力仍集中在一線發達省市,但二三線城市的活躍度在迅速提升,反映出海淘消費正從發達城市年輕白領向二三線的前衛消費群體普及。
“足不出戶,淘遍全球”以外,當然少不了出境旅行消費。支付寶賬單統計表明,去年用戶使用支付寶在境外購物消費,人均支出1285元。其中,女性用戶占到72%,在出國旅行消費問題上,女性顯然是絕對的權威。地區上,廣東人最喜歡境外刷支付寶,而北京人最闊綽。
消費退稅方面,三四線城市的用戶顯示出消費力更強的一面。退稅單筆金額排名前列的,三四線城市占了多數,一定程度上說明許多土豪隱于小城市中。
漳州男人發紅包最闊綽
移動支付不僅改變了人們的吃喝住行,同時也給人們社交方式帶來了許多新穎變化,其中,最顯著的要數紅包。點點手機,加好友,給愛人、父母、孩子發個支付寶紅包,已成為人們最直接暖心的日常感情表達。
全民賬單數據顯示,2015年,發紅包最豪爽的男人來自漳州和杭州,去年分別人均發了1477元和1433元紅包,緊隨其后的是莆田、溫州和濰坊。從人均金額上看,三四線城市發紅包普遍比大城市闊綽。
而在節日,紅包更是成為大家互相問候的新方式。年度賬單統計顯示,去年,用戶在七夕節發出520或1314元紅包的數量,是西方情人節的2倍,說明中國人更看重傳統節日。在這些情人節紅包中,71.9%由男人發給女人;而有19.1%是女人發給男人;其余的有6%是女人給女人發,3%是男人給男人發。
猴年春節,支付寶將成為央視春晚獨家互動平臺,推出最大規模的春晚互動——咻紅包、傳福氣。屆時,人們將感受到更多的紅包互動驚喜。
而除了紅包外,親情賬戶也是很多用戶選擇表達關愛的方式。親情賬戶是支付寶的特色功能,用戶給對方開通后,可設置一筆固定的錢給對方花。去年,有65%的親情賬戶是用戶為愛人開通,而11.2%親情賬戶是兒女為父母開通,8.7%是爸媽給孩子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