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大戰如火如荼,二選一是熱門的話題。天貓、京東不斷拿出“單量、流量峰值、GMV”的數據來對標,口水四濺。但一片喧囂聲中,一個巨大的變化被很多人忽視,即雙方在物流方面的路徑嬗變。事實上,這一變化會影響“貓狗大戰”的走向。
今年雙十一期間,阿里巴巴要求天貓的合作伙伴在配送車上打上統一設計的天貓Logo,包括三通一達(中通、申通、圓通、韻達),形式上看很象天貓的自建物流。事實上,不止形式上類似天貓自建物流,在基于“電子面單、路由分單、菜鳥天地、四級地址庫、承諾達、無憂物流、預約配送”等一系列大數據化的產品與服務之上,倉、干、配的全物流環節都與天貓自建物流沒有任何區別。正因為對物流環節的控制力,天貓才稱自己的“用戶服務已趕上京東”。
另一個消息是,阿里巴巴準備把菜鳥系統向普通人開放:任何機構、個人都可以注冊為配送員,而不只是合作的快遞公司員工獲得菜島網絡的配單?;谝苿踊ヂ摼W技術,菜鳥網絡會識別配送員的位置,結合提貨點、買家的位置派單。
簡單說,菜鳥網絡Uber化了。另一層意思就是,在共享的模式下,阿里在配送環節完全可以跳開配送合作伙伴,建立自己的物流體系,就跟現在O2O公司一樣——比如滴滴打車、百度外賣,出租車司機和私家車主可以直接從滴滴拿單。
阿里巴巴相關負責人表示,聽說有這么一個計劃(Uber化),但沒聽說已經實施了。對于阿里巴巴來說,實施這一計劃可能會遭到現有配送伙伴的抵制,這等于阿里巴巴培養嫡系與他們搶單。
除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端”外,阿里巴巴在物流的各個環節都在培植自己的力量:2014年,天貓超市華北正式開倉,菜鳥開啟了倉儲的自營體系。2014年8月,菜鳥客戶幫助中心發布,菜鳥切入物流服務環節。2014年10月,菜鳥武漢CP倉開倉。2015年1月,重貨分倉體系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搭建分倉,同月,地址庫分單項目正式成立。
阿里巴巴的物流體系與京東物流體系越來越像,但不同的是,阿里巴巴的物流體系還不完全是自建。以配送為例,即使啟用Uber模式,阿里巴巴仍然會保持與“三通一達”等公司的合作關系,打造“自建+平臺”的混和模式。
而京東也不完全是自建模式:在倉、干、配的各個環節,京東主要是采用自建,但同時也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務。隨著電商向三線、四線城市下沉,京東會越來越多地使用平臺模式。
目前的態勢是,京東的平臺模式物流占比會越來越高,阿里巴巴的自建比重會越來越高,相互借鑒,最后殊途同歸。(文/侯繼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