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時,11月11日這個日子被國內賦予了“光棍節”的名稱,成為網絡文化的一個重要標志。但精明的阿里巴巴卻生生地將其打造成一個商業文化符號,成為了中國家喻戶曉的“購物狂歡節”,讓人聽到雙十一就想到瘋狂搶購,想到血拼剁手。
國內鋪天蓋地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剛剛過去,接下來另一幕“雙十一”卻將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上演。同樣的火爆場景,同樣的饑渴網購,只是不同的商家,不同的貨幣。這就是北美面向華人市場的“雙十一”。
“雙十一”這個國產電商促銷節日擴散到全球最大的海外華人市場美國,也是順理成章。隨著中國經濟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國人來到美國留學、移民或是旅游,他們習慣了國內的搶購和淘寶,來到美國之后也經常上網購物。
按照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最新調查,美國共有華裔人口450萬人,較2011年的400萬迅速增長,其中六成華人都來自于中國地區,更有七分之一是最近五年的新移民。華人家庭年均收入為6.8萬美元。華裔已經是美國最大的亞裔族群。
不過,美國華人商家首次借力雙十一概念還是在2013年。當時北美最大的華人導購網站北美省錢快報(DealMoon)主動找了30多家美國商家,專門為雙十一這個日子推出獨家促銷,產品主要以電子產品、母嬰用品、護膚化妝等為主。第一年就獲得了北美華人的諸多關注。北美省錢快報官方微博目前擁有500多萬粉絲,旗下還有護膚、時尚等20多個子賬號同時運營,是目前海外地區最大的商家微博。
DealMoon市場負責人珍妮弗·王(Jennifer Wang)回憶說,最初美國商家的反應并不熱情,因為他們并不了解這個日子,也不確定會有多大銷量;但這三年時間,美國商家的態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方面DealMoon的雙十一活動銷量勢頭不錯,另一方面最近幾年華人消費者在美國已經成為各大商家爭相吸引的顧客群,誰也不愿錯過這個巨大的市場。今年DealMoon的雙十一促銷活動甚至吸引了《Huffington Post》、《Market Watch》等美國主流媒體的報道。
經過三年的營銷推廣和用戶教育,現在的北美雙十一活動已經和最初情況有了巨大的變化。據珍妮弗介紹,最初是他們去找商家一個個談促銷,才拿下了30個商家促銷活動,現在是大小知名商家紛紛主動找上門,由于促銷折扣實在太多,為了不影響導購網站的推薦質量,他們不得不設置準入門檻進行挑選。
今年的DealMoon推出了150個獨家折扣,美國最大的七家百貨商店Nordstrom、Bergdorf Goodman、Saks Fifth Avenue、Bloomingdale’s、Neiman Marcus、Lord&Taylor、Last Call全部參與其中。而且折扣范圍也在不斷擴大,除了以往常見的護膚品、服裝、母嬰、鞋包等大類,今年甚至還有國航和海航的機票大閃購活動,專門面向往來中美的華人用戶。
主打北美雙十一的并不只DealMoon這一個商家。美國最大的華人生活電商網站亞米網也已經探索了數年。亞米網創始人周游對新浪科技表示,11月有“雙十一”和“黑色星期五”兩大中美電商促銷節日,是每年的銷量最高峰。為了準備11月的銷售旺季,他們專門增加了400萬美元的庫存。他們今年為“雙十一”進行了充分的準備,不僅全站折扣,還有超級價格的單品雙重折扣。周游預計,亞米網的三天“雙十一活動”銷售目標是200萬美元左右。
北美雙十一的目標用戶甚至也不僅僅是北美地區的華人,還有如今增長迅猛的海淘用戶。DealMoon在雙十一期間還和京東國際購、網易考拉等等海淘直郵電商達成了合作。同時,DealMoon還和支付寶將合作,用戶發放提供5萬個紅包;用戶用紅包+支付寶轉運折扣可減人民幣。與此同時,國內的商家同樣沒有錯過這方面的商機。國內導購網站什么值得買今年也加入了海外雙十一的行列,與20多家海外及跨境電商達成獨家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