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晉三執政以后,日本防衛費已經連續五年增長,在日本年度預算中比較少見。而即將到來的2017年的預算更是突破5.1萬億日元,創下歷史紀錄。這絕不是偶然現象,已經表現出某種規律性和戰略性。
安倍就任日本首相以來,一心要助力日本成為世界一流大國,乃至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僅在經濟上領先還是不夠的,還必須發揮世界性的影響,成為世界政治大國。然而,日本在國際政策上一直追隨美國,對美國亦步亦趨,長期籠罩在美國的國際戰略陰影下,很難表現出作為一個獨立政治大國的地位和特點。這在短期內也無法改變。這時,軍事就成為很好的突破點,通過補足日本在軍事上的短板,推動日本走上世界軍事大國的道路。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安倍首先力圖釋放日本軍事能力和軍事上的國際影響。其標志性事件就是在2015年通過“新安保法案”,允許自衛隊擁有集體自衛權,允許自衛隊不僅走向海外,而且,要能夠在全球范圍內行使集體自衛權。簡單來說,就是允許日本可以找一個自己認為合理的理由,在全球范圍內的某一個時點上,對某個國家開戰。這從法律和政策的層面為其成為世界軍事大國開辟了道路。
安倍政府的軍備擴張政策適應了日本國民內心的某種期待,他們希望通過軍事力量的某種恢復,讓日本成為“普通國家”(中國一般稱為“正常國家”),進而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安倍政府經常宣傳,若不能在軍事上為世界和平做貢獻,就不是一個普通的國家;若不能支援美國等盟國作戰,日本也沒有國際信譽和成就。在這樣的宣傳下,不少日本民眾支持安倍的擴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