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日打開軍事合作“魔盒”
笪志剛
韓日定于23日簽署《軍事情報保護協定》,這將是兩國自二戰結束以來的首份軍事合作協定。若非歷史問題發酵,兩國2012年就已簽約。2015年底圍繞慰安婦問題達成和解后,韓日關系有所改善。尤其今年7月韓國宣布引入“薩德”反導系統致使中韓關系緊張,也給美日韓整固軍事同盟體系、日韓戰略接近提供了契機。韓日現在簽署該協定既是樸槿惠政府轉移“閨蜜門”沖擊的障眼法,也是韓日以應對半島局勢為借口加深合作之舉。那么,該協議的簽署釋放何種信號,又將對中國應對周邊局勢乃至東北亞區域戰略穩定產生何種影響?
首先,說明韓國國家安全戰略調整更進一步。雖不排除美國背后施壓的因素,但從積極宣布引入“薩德”系統開始,韓國國家安全戰略和地緣介入政策深度調整便已昭然若揭。這次協定的簽署,將使韓日得以實現技術、地緣以及人力等方面的優勢互補,減少雙方軍事情報傳遞繁縟環節,大大提升情報時效性和快捷性。這樣不僅讓美日韓情報傳遞和應用更具針對性和統和性,也打開了韓日戰后以來一直避諱的軍事合作的“潘多拉魔盒”。韓國上述安全戰略調整乃至未來愈加強硬的姿態,將打破東北亞戰略均勢和各類型國家間的戰略穩定,極易在該區域引發軍備競賽并最終影響地緣安全。
其次,損害中方國家利益和戰略安全。韓國此前不惜得罪中國甚至俄羅斯而執意部署“薩德”系統,說明它已擺脫在中美間尋求平衡的模糊戰略,轉向美日方向一邊倒的新型安全戰略。此番韓日強化軍事情報共享,一方面凸顯韓國追求自主防衛和增加情報綜合來源的急切心情,另一方面也使中韓關系作為應對東北亞區域危機重要穩定力量的信用受損、作用降低。部署“薩德”、韓日共享軍事情報、美日韓軍事同盟整固等形成三位一體效應,嚴重損害中國地緣戰略利益與國家安全結構,導致中韓兩國摩擦表面化和常態化,甚至拖累雙方關系駛入戰略互疑的危險水域。中國不得不集中一定實力應對韓國安全戰略走勢劇變帶來的復雜地緣挑戰。
最后,影響東北亞區域合作的積極態勢。韓國過去一直積極參與東北亞區域合作,先后提出東北亞和平構想、歐亞倡議等,旨在推動因中日關系緊張、中美博弈加大而停滯的區域合作,并以率先同中國簽署自貿區協定做出示范?,F在,要與日本簽署《軍事情報保護協定》的消息已在韓國國內引發抗議,這將進一步增加韓國混亂政局的不確定性,或將使其無暇顧及與周邊區域合作的機制建設。事實證明,“薩德”問題已致中韓貿易和文化合作受到影響,預計中日韓自貿區談判也將因此受到影響。如今再加上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東北亞區域雙邊和多邊合作轉型升級的機會可能會進一步降低。
不管韓日是何打算,該協定對中國安全戰略及東北亞地緣走勢的負面影響都將逐漸浮出水面,其最終結果很可能會出乎韓國意料?!?作者是黑龍江省社科院東北亞研究所所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