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研究員、“丹東一號”沉艦考古調查領隊周春水說,出水的200余件文物多為船體構件、船員生活用品及武器配件。重要的出水文物有“致遠”刻銘餐盤、穹甲、方形舷窗、魚雷引信、水煙袋、57毫米哈乞開司炮的肩托、致遠艦大副陳金揆所用單筒望遠鏡等。其中,帶“致遠”刻銘餐盤以及刻有致遠艦大副陳金揆名號的單筒望遠鏡尤為珍貴。
陳金揆單筒望遠鏡保存基本完好,僅中部被擠壓破碎,包括三個目鏡片、一個物鏡片。望遠鏡全長50厘米,物鏡長7厘米。物鏡上刻有英文花體字,初步辨識為“Chin Kin kuai”,是致遠艦大副陳金揆的英文名字。他在致遠艦上官職僅次于艦長鄧世昌,作為留美幼童曾就讀于麻省新罕布什爾州菲利普艾克瑟特中學。
為避免海水對鐵質艦體的侵蝕,水下考古隊對致遠艦采取了犧牲陽極的保護措施,也就是在艦體加貼鋅塊,通過定期更換,減緩海水的侵蝕。這是我國水下考古作業中的一項創新。
下一步,遼寧將盡快劃定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區,并積極申報相關級別的文物保護單位,對水下文化遺產進行妥善保護。
周春水說,未來對致遠艦的研究仍將繼續。通過對艦結構的了解,可以還原當時的造艦技術;通過致遠艦的發掘,了解艦艇、武器,促進對世界艦艇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