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近日召開國防部長會議,批準13個聯合防務項目,包括打造海上無人反潛系統以及開設支持歐盟特種作戰部隊的醫療培訓中心等。至此,歐盟“永久性結構合作”(PESCO)框架下的合作項目總數達到47個。作為歐洲防務一體化的“旗艦”項目,“永久結構性合作”正在引領一體化進程務實推進。
“永久結構性合作”是2009年生效的歐盟《里斯本條約》的重磅條款之一,也是歐盟對冷戰后防務一體化道路上的成功與挫折進行反思的產物。
歐洲防務一體化進程面臨一些重大障礙,其中最敏感的涉及到成員國的主權問題,最棘手的涉及到與北約和美國的關系,最緊迫的則涉及到歐盟自身的軍事實力。這些障礙的存在,使得高歌猛進式的發展并不現實,2003年法德等國倡導組建的“歐洲安全防務聯盟”和者寥寥,就是個典型例證。
此后,歐洲防務一體化走上了一條明顯具有實用主義色彩的道路。其實用之處一覽無遺:不要求成員國在可見的將來讓渡防務主權而組建“歐洲軍”,也不將北約視為涇渭分明的“他者”,而是踏踏實實提高歐盟自己的軍事實力。其邏輯遵循也一目了然:沒有現實能力支撐的政治高調只會淪為空談,歐盟在沒有足夠能力保衛自己前將北約拒之門外并不明智。這一邏輯在《里斯本條約》中得到了體現,其核心便是“永久結構性合作”。
“永久結構性合作”允許有意合作的成員國將其共同意愿通報給歐盟理事會和高級代表。隨后,歐盟理事會通過決議宣布建立合作并確定參加國名單。在此環節,歐盟理事會要對參加國的軍事領域資格進行審查,看其是否達到了《里斯本條約》第十附加議定書中列出的防務能力指標。合作建立后,其他成員國也可向歐盟理事會通報其參加意愿,歐盟理事會則對其是否具有資格進行確認。此外,如果已經參加的某成員國不再符合第十附加議定書列出的標準,或是無法繼續兌現其參加時的承諾,則歐盟理事會有權中止其繼續參與。簡而言之,參加這個合作的歐盟成員國必須是防務領域的“優等生”,或者“積極上進者”。
“永久結構性合作”著眼于一項項具體的防務能力,雖然不怎么轟轟烈烈,但扎實穩健。新批準的13個項目便展現出這一特點,例如,“歐盟網絡學術和創新中心”項目著重加強網絡防御和安全教育;“機載電子攻擊”項目旨在幫助歐盟國家的空軍在歐洲上空實現更安全的飛行;“海上無人反潛系統”將為歐盟國家海軍的反潛作戰開發一套先進的指揮、控制和通信服務系統。
值得關注的是,歐盟這批新項目的推出,正值法國總統馬克龍發表北約“腦死亡”言論之際,個中微妙關系隱約可見。一方面,美國已經向歐盟施壓,要求能夠平等參加“永久結構性合作”,以防止該合作框架成為“脫韁野馬”;另一方面,德國綠黨主席哈貝克強烈建議德國將精力放在發展歐盟防務上,德國左翼黨議員諾伊更是直言,美國和土耳其利用北約獲取自己的而非集體的利益,是北約真正的“掘墓人”。
凡此種種,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歐洲防務一體化涉及領域之敏感,應對關系之復雜,以及面對矛盾之尖銳。無論如何,冷戰后經歷了諸多風雨,即將邁入而立之年的歐盟共同防務及其所承載的歐洲防務一體化進程,已經摒棄了急躁冒進,選擇了務實之路。(孔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