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谷神星一號運載火箭是星河動力航天自主研制的四級小型商業運載火箭。該型火箭致力于為商業微小衛星提供質優價廉的定制化發射服務?;鸺囊?、二、三級均采用固體發動機,四級為液體上面級?;鸺睆?.4米,全長約20米,起飛重量約33噸,5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的運載能力達300公斤。是目前國內商業發射市場最具性價比和競爭力的小型運載火箭,可為國內外衛星客戶提供微小衛星的專屬,共享,搭載等定制化服務。
此次發射升空的谷神星一號(遙二)運載火箭共搭載有5顆商業衛星,分別為長光衛星公司的“天津大學一號”紅外觀測衛星、天儀研究院的“寶醞號”和“麗澤一號”科學試驗衛星、中科星睿的“金紫荊五號”遙感衛星、零重空間的“金紫荊一號03”遙感衛星。
2020年谷神星一號(遙一)運載火箭的首飛成功,使得該型火箭成為國內首枚能將衛星送入500km太陽同步軌道的民營火箭。然而星河動力航天CEO劉百奇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要想實現商業火箭真正的產業化,需要解決的不是入軌、也不是軌道“打多高”的問題,而是要實現火箭連續、穩定的發射成功和低成本、大規模的批量制造。
《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到,為確保谷神星一號第二次發射任務能夠續寫成功,從而使谷該型商業火箭的技術狀態和市場應用更趨成熟,火箭的研制團隊圍繞火箭運載性能提升、質量管控能力提升和量產交付能力提升三大目標,開展了大量基礎性工作。
首先,在火箭綜合性能提升方面,在遙一飛行數據分析基礎上,進一步開展總體動力聯合優化,提升了動力系統質量比及總沖性能,并改進了制導方法,進一步提升了入軌精度。
其次,在質量管控能力提升方面,針對地面試驗充分性、外協產品質量管理和總裝總測過程受控等質量控制環節,優化管控措施,實現了研制生產的全閉環,全面提升了全流程質量管控能力。
此外,在量產交付能力提升方面,固化產品技術狀態,開展零部件批量投產,進一步規劃建設火箭總裝集成脈動裝配線。星河動力研發人員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谷神星一號火箭已具備年產24發火箭的量產能力。2022年,星河動力還計劃按照在手訂單,努力完成5次商業發射任務交付,為衛星客戶提供高可靠、定制化的發射服務。
另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星河動力航天公司同時還在開展中大型可重復使用運載火箭“智神星一號”的研制。近日,作為“智神星一號”第一、二級主動力裝置的50噸級“蒼穹”液氧/煤油發動機順利完成總裝工作,即將開展全系統地面熱試車。該型可多次啟動的變推力燃氣發生器循環液體火箭發動機,每臺發動機的海平面額定推力50噸,最小工況海平面推力10噸,變推工作時滿足助推級垂直下降和軟著陸回收要求,發動機具備多次重復使用和故障檢測與隔離能力。每臺發動機重復使用次數可達50次,具備±6°搖擺能力。
據星河動力航天公司工作人員透露,“智神星一號”火箭計劃將于2022年末至2023年初實現入軌首飛。(記者 樊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