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布局重點領域到助力改革強軍——
500多項成果繪就未來融合藍圖
具有我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水下遙控機器人可以深潛至水下6500米左右,產品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可用于海底地形探測、水質監測、打撈救助、水下布雷等多種用途;奧科賽飛機有限公司的“墨子號”太陽能無人機等比例樣機繼去年首飛后再次亮相,翼展達13米、起飛重量35公斤,有望實現普通無人機做不到的24小時晝夜飛行;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制的可見短波紅外高光譜相機,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填補了我國在空間寬譜段高光譜探測領域的空白……
不少軍隊裝備部門的同志感慨,本屆大會發布的500多項軍民兩用技術成果絕大部分是科技含量高的尖端前沿技術,許多是促進部隊建設發展的急需項目。警備區政委馬家利告訴記者,上海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注重向國防和軍隊調整改革聚焦,圍繞空、海、天、網等國防核心領域發力,不斷突破瓶頸難題,不少前沿技術項目打破了國外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
從布局重點領域到助力改革強軍,上海始終走在全國前列。
早在2014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和警備區聯合出臺《關于推動上海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意見》,涵蓋產業發展、科技信息等7個重點實施領域,形成了92個軍民融合項目需求。
在大會合作簽約現場,記者發現空天光電技術創新、海洋工程技術軍民協同創新等4項軍地戰略合作協議,全都是聚焦軍隊調整改革后部隊建設的新要求。走下簽約席,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領導信心滿滿:“項目均是軍地雙方反復研究論證確立的,上海在政策、資金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支持上海拓璞數控科技公司發展針對航天航空等行業五軸聯動數控機床,發展航天航空數字化自動鉚接裝備和高端金屬結構材料,加大扶持填補國內空白及替代進口的軍工科研項目……翻看大會發布的《上海市軍民融合深度發展2016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一項項關鍵領域項目正在加緊推進。
本屆大會的3場分論壇廣泛深入研討國防和軍隊調整改革對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帶來的新要求、新挑戰,并圍繞軍地共同建設軍民融合協同創新中心、加速推進軍地統籌前沿項目布局等建言獻策,讓與會代表看到了上海深度融合發展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