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8日報道據韓聯社報道,韓美決定在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預計明年末投入使用。
另據報道,“薩德”系統全名為“末段高空區域防御系統”(THAAD),是目前唯一能在大氣層內和大氣層外攔截彈道導彈的陸基高空遠程反導系統,總承包商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薩德”系統于1989年提出計劃,并開始一系列驗證試驗;2000年轉入工程研制階段,第一套系統于2008年部署。
美軍“薩德”系統在進行攔截導彈測試
“薩德”系統是美國新導彈防御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針對高空導彈進行攔截,采用衛星、紅外、雷達三位一體的綜合預警方式。該系統由攔截彈、車載式發射架、地面雷達,以及戰斗管理與指揮、控制、通信、情報系統等組成。
“薩德”系統的攔截彈長6.17米,最大彈徑0.37米,起飛重量900公斤,最大速度可達2500米/秒,由助推器、動能攔截器及整流罩組成。動能攔截器由姿控、軌控發動機組合提供直接控制力,采用側窗探測紅外凝視成像尋的末制導,能夠識別、鎖定并直接碰撞摧毀彈道導彈彈頭。
“薩德”系統的攔截高度達到40至150公里,這一高度段是射程3500公里以內彈道導彈的飛行中段,是3500公里以上洲際彈道導彈的飛行末段。因此,它與陸基中段攔截系統配合,可以攔截洲際彈道導彈的末段;也可以與“愛國者”等低層防御中的“末段攔截系統”配合,攔截中短程導彈的飛行中段,在美國導彈防御系統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薩德”系統射程遠(達到300公里)、防護區域大(防御半徑200公里),而“愛國者”-2的射程只有15公里,“愛國者”-3也僅為30公里。因此,“愛國者”被稱為點防御系統,而“薩德”是面防御系統,主要用于保護較大的具有戰略意義的地區和目標,用來保護美國、盟國軍隊、人口中心及關鍵設施免遭中、短程彈道導彈打擊。
“薩德”系統具有較高的機動能力,可以通過公路機動變換陣地,躲避空中打擊,提高系統生存性。攔截彈發射車是以美國陸軍M1075卡車為基礎設計的自行式機動發射平臺,每輛發射車可以攜帶10枚“薩德”攔截彈,全重40噸。可用C-141“運輸星”戰略運輸機空運,便于在全球范圍內快速部署,具有較高的戰略機動性。攔截彈發射前密封在裝運箱(同時也是發射筒)內,發射車從裝彈到完成發射準備的時間不超過30分鐘,待命中的攔截彈在接到發射命令后,幾秒鐘內便能發射。
2008年5月28日,美國陸軍宣布第11防空炮兵旅第4防空炮兵團的“阿爾法”連組建,部署在得克薩斯州的布利斯堡,該連裝備24枚“薩德”攔截彈,2009年形成戰斗力。2009年10月,美國陸軍和導彈防御局組建了第二支“薩德”系統部隊,也就是位于布利斯堡的第2防空炮兵團的“阿爾法”連。
2009年6月,美國首次在夏威夷部署了一套“薩德”系統以及海基X波段雷達,以防御“朝鮮可能的攻擊”。2013年4月,美國宣布將第4防空炮兵團的“阿爾法”連部署到關島。2014年3月,第2防空炮兵團的“阿爾法”連輪換部署關島。迄今為止,美軍的整套“薩德”系統均未在國外進行部署。
不過,作為“薩德”系統核心單元的AN/TPY-2有源相控陣雷達則部署在多個國家,包括以色列的內蓋夫沙漠和土耳其的一處空軍基地。此外,日本也部署了兩套AN/TPY-2雷達。
“薩德”系統如果成功進駐韓國,中國和俄羅斯遠東地區部署的彈道導彈發射將被“一覽無余”。美國軍事專家稱,由于射程限制,中國當前最先進的“東風”-31系列洲際導彈可攻擊美國本土的發射陣地僅有東北、華北等有限國土,均距韓國不遠。而“薩德”系統配套的X波段AN/TPY-2雷達可探測起飛階段的洲際導彈,為后續攔截提供預警和情報支持。中國在東北、華北的導彈發射,基本上沒出大氣層就會被韓國境內的AN/TPY-2雷達精確捕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