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塘小伙在閱兵方隊中開裝甲車 當天是他23周歲生日
新華網(wǎng)拍攝的“TJ414”裝甲運兵車,畫圈處為王永德
王永德的父親和哥哥拿著《致受閱官兵親屬的慰問信》和照片向記者介紹
核心提示 4日,晉江經(jīng)濟報、晉江新聞網(wǎng)報道了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的咱厝小伙陳埭仙石村謝俊明和池店池店村謝海濤一事,引起咱厝市民的廣泛關注。記者昨日獲悉,當日參與閱兵儀式的晉江郎,除了上述兩位外,還有磁灶大埔村的吳明輝、磁灶社區(qū)的吳迪鑫,以及新塘街道杏坂社區(qū)的小伙王永德。昨日,記者對他們的家人進行了采訪。
9月3日,對于晉江市新塘街道杏坂社區(qū)的90后小伙王永德來說,絕對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他在空降兵戰(zhàn)車受閱方隊里,駕駛著裝甲運兵車,徐徐經(jīng)過天安門廣場。這一天,剛好也是他23周歲的農歷生日。
在閱兵場上度過特殊生日
“當天早上6點多,他就打電話告訴我們,心情顯得很激動。”王永德的哥哥王永記告訴記者,那天剛好是弟弟的農歷生日,他在閱兵前還抽空給家人打了一通簡短的電話,大家祝他生日快樂,并為他加油、鼓勁,夸贊他好樣的。
早上7點鐘左右,王永德的親戚、朋友、同學30多人齊聚在電視機前,滿懷欣喜地等待著他駕駛的裝甲車亮相。當電視機傳來“威武的空降兵戰(zhàn)車方隊正向我們駛來……”時,大家從板凳上跳起來,靠近電視機屏幕,專注搜尋著王永德駕駛的裝甲車和他的面孔。
當方隊駛過天安門前時,大家興奮地看到位于第三排最右的裝甲運兵車,正是王永德所說的編號。“雖然鏡頭太遠,沒看到他的臉,但我們都知道那部在緩緩前進的車是他開的,感覺非常激動和自豪。”王永記說。
為了進一步“扒出”弟弟開裝甲車的颯爽英姿,看完閱兵直播后,王永記這兩天只要空閑,就到騰訊、網(wǎng)易、鳳凰等各大門戶網(wǎng)站看閱兵圖集,搜尋該編號裝甲車的清晰照。終于,昨日下午,王永記如愿在新華網(wǎng)發(fā)布的照片中找到了弟弟開裝甲車的一張側面靚照。記者看到,王永德雖然坐在駕駛艙內,只露出半張臉,但仍能覺察到他注視前方的堅毅目光。
當兵第二年母親去世
“我們是今年6月份才知道他要參加閱兵儀式。”王永記告訴記者,弟弟是選拔成功后才告訴他們這件事,隨后一封寄到家里的《致受閱官兵親屬的慰問信》,告訴他們王永德憑借過硬的軍政素質將光榮參加閱兵任務時,一家人感到意外而驚喜。
王永記透露,弟弟2011年年底入伍,進入空降兵部隊,由于表現(xiàn)突出,后來留隊當志愿兵到現(xiàn)在。“他長跑很厲害,單杠、格斗在部隊同樣頂呱呱。”王永記說,弟弟身高1.77米,打小體育就是強項,后來高考失利,恰巧碰到征兵就去了。
沒想到這一去就是4年。4年間,王永德只回過兩次家探親。一次是2012年年底,母親去世,當時20歲出頭的他回家一個星期后,又強忍著喪母之痛回到部隊,還有一次是去年6月份。“其實他家境并不樂觀,當兵第二年母親去世,父親有點眼疾,是老實巴交的農民。”杏坂社區(qū)居委會副主任王子興說,雖然如此,王永德服完兩年的義務兵后,父親王水憑和哥哥王永記仍鼓勵和支持他繼續(xù)留在部隊,當志愿兵為國效力。
“他小時候很調皮好動,小學就開著老爸改裝的電動摩托車到處跑。”在王永記眼里,弟弟參軍后變化很大,懂事、勇敢、吃苦耐勞。每次打電話回家,經(jīng)常會跟他們聊起一些在部隊的趣事,逗他們會心一笑。比如:他在部隊長跑又得了第一名、第一次空降如何驚心動魄、駕駛裝甲車保持隊形時,并排行進的差距不能超過5厘米等。王永記還透露,弟弟進入北京閱兵村后,是在一比一建造的“小天安門”內訓練。
遺憾的是,記者昨日未能聯(lián)系上王永德本人。(記者 柯明嬌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wǎng)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xiàn)泉州在補齊養(yǎng)老事業(yè)短板,提升養(yǎng)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