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閩南傳統工藝領域,她用近30年的時光,在漆線雕的世界里深耕細作,將這份古老技藝傳承、創新、發揚,成為行業杰出代表,也贏得了海內外好評,并帶徒授藝數十人。她就是2023年泉州“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泉州浙平國木雕工藝品有限公司漆線雕技術總監張玉芬。
漆線雕,這一源自唐代彩塑佛像裝飾的藝術瑰寶,在閩南地區有著1400多年的歷史。它受宋元線雕工藝啟發,于明末清初形成,與民間宗教、神佛雕塑行業緊密相連。其做工精細、形象逼真、風格古樸,是中國工藝美術寶庫中的奇葩。
1995年,年僅16歲的張玉芬,因對手工制作的熱愛,拜入泉州漆線雕非遺項目傳承人黃毓川門下。學習期間,她勤奮刻苦,常常工作至深夜,僅用兩年多就得到師父高度認可。18歲出師后,她又在廠里擔任技術員長達7年。2007年,張玉芬來到晉江浙平國工作室,擔任漆線雕技術總監。
在技藝傳承與創新的道路上,張玉芬從未停歇。她系統掌握了閩南漆線雕“盤、結、繞、堆、塑”四大核心技法。同時,她不滿足于傳統漆線雕僅在造像上的運用,大膽嘗試將其應用于瓷瓶、葫蘆、金屬等多種材質上。造型上,她將龍鳳、祥云、草藤花等傳統元素融入現代審美理念,讓作品既保留傳統韻味,又展現獨特藝術魅力,每件作品都傾注了大量心血。她對技藝的執著追求,正是工匠精神的生動體現。
“學習是永無止境的,我并不滿足于目前的技法,我一直在探索,尋求新的突破。”張玉芬說。
張玉芬的努力與才華得到了廣泛認可,多件作品在多個活動中獲獎,2023年、2024年分別獲評晉江市、泉州市工藝美術名藝人。
除了個人技藝的精進,張玉芬還積極推動技術標準化與材料革新。2024年,泉州市總工會授予“張玉芬泉州市勞模創新工作室”稱號。據介紹,其工作室有5名骨干成員,圍繞公司生產經營開展產品技術工藝創新、管理創新等活動,為公司高技能人才培養和創新發展貢獻力量。
在傳承人才培養方面,張玉芬同樣不遺余力。她創立 “漆線雕技藝傳習所”,帶徒授藝,還先后在永和鎮群英學校、永和中學成立傳承教育實踐活動基地,開展漆線雕研學體驗達100場次。她深知漆線雕學習過程漫長枯燥,擔心手藝失傳,熱切希望更多年輕人加入這個行業,她也將毫無保留地傳授技藝。
在學術研究上,張玉芬也有所建樹。2024年,她先后在期刊上發表了《漆線雕藝術的材質特性與工藝技法探究》《漆線雕在現代工藝品設計中應用與創新》等論文。未來,她還將探索傳統漆線雕與數字技術、環保材料的融合路徑,助力非遺技藝的傳承與創新發展。
張玉芬的故事,是一個關于堅守與創新的故事。她用“一生擇一事”的信念,在鍛泥、搓線、盤線中傳承文化根脈,在跨界、融合、創新中開辟未來。她不僅是漆線雕技藝的守護者,更是文化傳播的使者。她的經歷生動詮釋了工藝美術師在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勵著更多人投身非遺傳承事業。(記者 曾小鳳)